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赝品在线阅读 - 第十四章 个中缘由(下)

第十四章 个中缘由(下)

    我皱着眉头将身子撑了起来,准备起身迎接,谁知道老夫人的动作更快,一个箭步就到了床边,双手将我按住,一股柔和的力道传了过来,最近几天来周身上下的不适感觉顿时如雪遇炎阳一般消融得无影无踪。

    此时我才有机会仔细看一看这位名传千载而不衰的著名女英雄——佘太君。

    老夫人长得慈眉善目,用一个老字来形容其实是有些过分了,除了鬓间的两缕白霜说明了主人的年岁外,无论是红润光泽的皮肤,还是灵活敏捷的动作,都无法令你将她同老年人这三个字联系起来。只是偶尔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神光一绽,方才令人意识到站在你面前的人并非是普通女子,而是久经沙场助夫报国的女中豪杰。我心中纳罕,原本是很慈祥的一个人,怎么做起事来就会如此夸张呢?我看着眼前的老人家,心里面感慨万分。

    “母亲大人——”我硬着头皮叫了一声,总觉得还是有些别扭。

    老夫人盯着我看了一阵子,然后慨然叹道,“我家的儿郎,就是配个公主,也不为过啊!”

    我听了老夫人的话后,感到匪夷所思,如同丈儿的和尚,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由得心存疑惑地看着老夫人。

    “前些时候,齐王廷美到家中造访,问起了你们兄弟的情况。”老夫人叙述道,“老身当时还觉得很意外,后来齐王才说出了他的来意,是要在你们兄弟几人之中为东娉郡主择一位夫婿。”

    “东娉郡主?那又是谁啊?”我虽然意识到这人可能就是柴郡主,不过还是问清楚的比较好一些。

    原来东娉郡主,就是前朝废帝柴宗训的亲meimei。

    本朝太祖皇帝黄袍加身以后,想起世宗柴荣往日里对自己的厚遇,自觉有些对不住柴氏的孤儿寡母,倒也没有过分地为难他们,只是将年仅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降为郑王,迁出宫去,礼遇还算优厚。不久后恭帝的母亲符后病亡,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东娉被宋太祖封为郡主,享受宋室公主的待遇,寄养在南清宫齐王廷美处,不觉已经是十几年过去了,昔日牙牙学语的小女孩已经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齐王怎么会想起到我家来为郡主挑选夫婿呢?京中的显赫权贵多得不可胜数,赵、钱、王、谢,石、高、卢、潘,无论从这几大家中那一家挑个青年子弟出来,也足堪匹配了啊!”我提出心中疑问。

    “六儿你有所不知了——”老夫人微微一笑道。

    原来当齐王将东娉郡主的婚事向太宗皇帝禀报了以后,太宗皇帝方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个异姓的公主存在,当下两个人都感到应该为郡主找个好人家,大事cao办一回,以显示我大宋朝庭对前朝皇室后裔的抚恤甚厚关爱甚深。

    不过再仔细想下去,就感到事情有些难办了。

    东娉郡主虽然是视同公主待遇,但是毕竟与真正的公主有所差别的。赵、钱、王、谢,石、高、卢、潘,这几大家族中然是人才济济,不乏青年俊彦,但他们多是从前朝沿袭下来的勋戚,人家未必愿意同前朝的皇室拉上关系,以使皇帝侧目。

    再加上大宋朝廷自太祖起便有一条惯例,就是官员们一旦尚公主郡主后,就不能担任朝廷中的实际职司,而只能挂一些表面尊崇的虚衔,这也是为了杜绝外戚干政的一项举措!可是对于志向远大的年轻人来说,除非是向高怀德那样早已经位及人臣的有功大将,否则谁又会不在乎自己的位禄前程呢?几大家族的青年,但凡有些才干的,只要循正常途径走仕途,靠着家族的庇护,自己在用些心思,早晚会平步青云,比之作个有名无实的外戚可是强上百倍了!

    太宗与齐王两个人研究了半天,也没有理出个所以然来,不觉有些抑郁,后来方才把主意打到了归顺大宋不久的新贵杨家。

    “因为你父亲前些时候在高粱河一役中,以数百骑深入敌后,大破辽军十万,为陛下解了重围,立下奇功,深得皇帝宠幸,圣恩正隆,在加上我家本来就是陇西世族,与朝中的其他贵戚并无过多往来,身家清白,所以,这份儿差使就落到了你们兄弟几个的身上。算了算年岁,那东娉郡主与你最是般配呢,故此娘就替你答应了下来。”老夫人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啊!”我感慨道,“没想到一件婚事,也会牵扯多这么多的心思。”

    “那东娉郡主,娘也曾经见过一两面,相貌自是不差,难得为人谦和,知书达礼,倒也不会辱没了你,就只差对方来看你一看,两厢情悦,这件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老夫人说道。

    “四哥五哥尚未成亲,我这么一来,未免有些僭越吧?”我有些犹豫道。

    “这个倒是无妨,”老夫人笑道,“老四的事情用不着担心,只是你五哥很是令娘我担心呐!唉——”

    “那又是为何?”我大奇道。

    “唉——”老夫人却又有些头痛起来,用手指轻轻地揉着两侧太阳xue,将其中的缘故向我娓娓道来。

    杨家世代为将,可以说是英雄辈出,偏偏到了这一代出了一个另类人物,就是五郎。倒也不是因为旁的,就是在他出生的时候,口中衔有莲花,兼有满室异香扑鼻,一家大小皆惊,后来就有僧人上门,说是西方罗汉降生于此,前来祝贺。

    杨业自是不信,以为是来谣言惑众骗取钱财的秃驴,于是吩咐家丁将来人从原路打出门去,原以为就此无事了,可没成想几天后又来了一群一群的和尚前来祝贺,最后杨业无奈,只得默许了这些和尚们的行动,任由他们将一大堆形形色色的法器送到五郎的手中。

    再后来五郎稍微长大一些后,居然自己寻上了五台山,以庙为家,长期滞留山上,习武诵经,俨然是一副高僧嘴脸。山上的和尚们竟然也不以为怪,反倒时常向他请教一些佛学妙理,相处甚欢,只是杨业气得不行,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听之任之。好在五郎虽然等同于出家人,但是每当杨家有事的时候,总会适时出现,尽一尽身为人子的孝道。

    “你们兄弟几个当中,尽皆是些武夫,老四虽然看起来儒雅,骨子里面却是个火暴性子,也当不了什么大事的!老五现在又是如此模样,简直是个出家人,怕是指望不上了!老七虽然一身功夫了得,却也不改好事的毛病,时不时惹出些祸事来,难以让娘放心!这兄弟几个当中,就数你允文允武,胸中有些主意,看来杨家以后的事情,早晚是要交到你的手里的!”老夫人数落了几个兄弟的长短之处,最后有些惋惜地看着我说道,“可惜你自小就混在沙场上,虽然通些文墨,但却比不上那些闲坐在家的书生们!眼看着皇帝越来越重视文官,我们这些武将出身的门第怕是要慢慢地衰落了!”

    “娘亲也无须太过担心了,”我安慰道,“边关上战事一时间难以了却,我父亲正值皇帝重用,几位兄长也身兼军职,驰骋疆场,杨家的地位,却也不是旁人能够动摇得了的啊!”

    “话虽如此,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老夫人眉头深锁地说道,“皇上自从高粱河受挫之后,在几个反对征辽的元老重臣面前很是无言以对,加上箭伤复发,心中恼怒,从此闭口不言外事,只把********扑在了修理内政上,文官的地位,是每况愈上!近来又听说皇上准备在三个月后开恩科取士了,天子门生,前途岂开限量啊——可惜了,我家中儿郎,却不是那些咬文嚼字的材料——”

    “科举么——”我喃喃地说道,“却也不是那么难对付的吧——”

    @@@

    请继续支持努力中的老狼,若是推荐和点击还不能令老狼感到满意的话,偶就只好蒙块儿黑布,到您上班上学工作回家的必经之路上,行那不义之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