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兴唐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八章 神人办案 狄公瞎想

第一百零八章 神人办案 狄公瞎想

    狄仁杰终于上任了。

    大理寺的积案很多,也是无奈的事,大灾大害之年,叛乱造反没有,可偷窃扒拿的事儿就多了起来。人都不想做坏事的,可要活着,要吃饭,bī)的。洛阳本地的百姓犯案都很少,主要是涌来的灾民,自己与妻儿老小饿得不行了,不得不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来。

    其实长安那边大理寺的积案更多。

    在太子边,是太子的幕僚军师,在大理寺是朝廷的官员,狄仁杰比魏元忠更要公私分明。将这些积案让小官吏们搬过来,开始审阅处理。速度很快,几乎前面看过了,后面批阅就写出来了。只有一些特别疑难的案子,思考了一会儿。

    下属的官吏看到他批阅的速度,害怕了,嚅嚅地道:“狄寺丞,狄寺丞……”

    “你们有何话要说?”

    “虽然是积案,可是狄寺丞,也不能仓促……”一个胆大的小吏指着前面一堆公文道。就这一会儿,六七十件积案,让狄仁杰处理完了。

    “你们就照狄某批注的处理,如果犯案人不服,可以让他们到大理寺来找狄某,或者出了任何差池,由狄某来承担。”狄仁杰傲然道。办案子是他最拿手的好戏。

    也是他刻意地露了一手。尽守本职其一,震慑其二。只有让大理寺下面的这些小官吏佩服了,自己才能得到这些官吏的信任,然后抽出人手,重新将终南山刺太子案弄个水落石出。

    皇上与皇后十分信任许敬宗,可有准备无误的证据,证明那些刺客是许敬宗指使的,刺杀皇太子,嫁祸贺兰敏之,许敬宗死定了

    但想从许敬宗手中找出准确的证据,大不易的。证据还要让许敬宗无法可辨,否则没有效果,反而打草惊蛇。为了不惊动许敬宗,不但太子没有向他说,连魏元忠都没有透露半分

    小官吏们或信或疑,拿着批注好的卷宗出去。

    狄仁杰速度不减,只是中午吃了一个便饭,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审阅。

    一天下来,审阅了两百多件积案,涉案的多达八百多人。估计大理寺其他官员一天处理的案子都没有他一人多。不仅如此,没有一个人喊冤,或者喊处理得不公。

    其实也未必如此,大多数处理得很公正,也有少数略略失了偏颇,不过积案嘛,都是拖了很久的,加上偏颇不大,现在老百姓又是弱势群体,看到差不多了,案子了结也就算了。

    当然,就是这样,也是很了不得的事。况且是两百多件积案天色到了傍晚,“下班”了,大理寺的一干官吏看着狄仁杰离去的背影,眼神那个仰慕的,简直是高山仰止。难怪是太子边首要幕僚,这个本事简直是神人哪。

    只是一天,大理寺上上下下,全让狄仁杰震住了。

    回到府上,实际上称家更准确,府倒是夸张了,离大理寺有些远。是他买的房子,可老狄是清官,没有多少钱,只好在洛阳东边兴艺坊买了一房子。这也是为了两个干女儿到来准备的,否则他直接找一家寺庙借住得了。房子也不大,普通的两排房子,中间一个天井,里面有一株桑树,两株榆树,一个小井,很象后来的四合院。不过价格倒不贵。长安的大西南,洛阳的大东北,也就是长安最冷清的地方是城西南边,洛阳最冷清的地方,却是东北边。靠天津桥南各坊房屋好,上朝又近,可是老狄买不起。

    但是环境很幽静。

    刚到家门口,狄蕙与狄好迎了出来,盈盈拜倒,说道:“孩儿参见父亲大人。”

    两个小姑娘怕招事,即使到了狄仁杰这个家中,出门依然戴着羃罗,街坊看到了,一个个都在夸赞,看到没有,人家这个品才让太子下看中的,自己女儿出门相迎还要戴羃罗,虽不是名门望族出,比那些名门望族出,规矩都要森严

    夸得老狄不好意思,不是我规矩严,主要是将来好将她们送到皇宫,不得不严。其实他自己几个孩子,却是良莠不齐。

    进了屋子,高兴地问道:“这么快就来了?”

    狄蕙答道:“父亲大人吩咐,孩儿在路上不敢耽搁。”

    “这个新居可满意否?”

    “孩儿很满意,比起以前笑脸相迎的生涯,不知好了多少倍。”

    “以前的事过去就过去了,不可再提。”狄仁一本正经道。

    “是,”两女齐声答道,然后又说:“父亲大人,孩儿给你沏茶。”

    两女仪态万方不说,单论礼节,已胜过了徐家那个小娘子,别以为徐俪是徐舍人的女儿。如果不是她们的出……看着她们在忙碌,狄仁杰心中叹了一口气。呷了一口茶,狄仁杰又说道:“不过你们先在此处呆上一段时光,想要见宫却是不能急的。”

    有些话狄仁杰没有说,不但在等,还要等很长时间,必须等到太子大婚,最好能让这两位义女有一些轻微的名份,才能送到宫中。不然以她们国色天香的相貌,万一让皇上看到了,不是很好。唉,皇室的作风,各个名门都不大看得起,是乱了。陛下也乱,皇后出不提了,魏国夫人又是什么关系?太宗皇上也乱。偏偏皇后不大管。

    送入东宫不易,再想要一个份也只有狄仁杰头脑好使唤,换作别人,想都不敢想。

    “进宫孩儿奢望了,能进则进,不能进,父亲大人也不必挂念cāo)劳,”顿了一顿,狄蕙又说道:“父亲大人,皇宫里送来十张竹纸。”

    “拿来,让我瞧瞧。”狄仁杰欣喜地说道。

    李威沤的竹子不少,第一批出来的竹纸也不算少。大多数甑里的竹纸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不算好。只有四五甑里面的竹纸尚可,焙干时又陆续地出现了毛病。最好的一批送到洛阳,以及长安各个宰辅保留了一批。但第二批成功率却是很高的,虽然还在调试,一大半纸张却是可以用了,当然拿得出手,也只有一小半。越到后面成功率越高。

    可现在不是竹纸,是大义,得大肆宣传,得让天下人知道,首先各个官员要分发一批,先是从长安洛阳开始,再到各个地方的官员。然后呢,唐朝门阀影响力非常大,又要送出一批给他们。国子监的师生,文人嘛,可以写诗作赋,歌功颂德,同样不能少的。还有宗教界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各个寺庙道观,又要送上一批。

    这样一摊派下来,那些池子里的竹子,都制成一等一的纸张,也不够派发的。

    从广成泽返回,听到竹纸传得纷纷扬扬,可狄仁杰一次没有看到过。是不是有那么好,那么邪乎?将纸张打开,很白,光泽度也不错,又再次拿了起来,不是说能隔着纸看到后面的景物吗?看究竟能不能看到。

    很失望,没有看到。不信邪,又拿出去,借着傍晚的余辉观看,还是看不到。老狄聪明的一个人,也入了魔。阳光如果很好,确实是能看到后面一些模糊的影子。现在这个光线嘛,将眼睛凑上看,也看不到的。

    但确实很薄,狄仁杰拿出纸墨,在上面写下一个大字:仁

    笔锋落在上面很舒适,下墨也算流利,没有看到涔墨现象。不过比较起来,某些进贡纸比它并不差些。又想到了李威说过的话,用手轻轻撕了一下,果然韧度差,轻轻一撕就撕出一个小裂口。总算明白了,外面的传言夸大了许多。只能说它最大的优点,造价会十分便宜,能使更多穷苦人家都能用得起。

    狄蕙说道:“父亲大人,好白的纸,比霜雪还白。”

    白确实很白的,狄仁杰却在想着另外的心思。太子的竹纸,还有那种新犁。说出来是很简单,可从无到有,是何等的艰难

    狄蕙又问道:“父亲大人,太子是怎么想得出来的?”

    很多说法,在某些人推动下,很轰动,一路南行,听到一半的言论,就是竹纸。

    “我也不知,”狄仁杰也不大相信,真是太子所能想得到的,与太子相处了很久,太子很不错,种种方面让他十分欣赏,可还是有许多地方不懂。更与陛下与皇后无半点关系,这是太子有意让功劳出来给他们争一个大义。不过有一种说法,倒是让他很相信,某一个奇人教导太子的,而且是上古奇人,纸张没有出来之前,前人书写多用竹简,这是还归本源。

    上古是不是,也未必,但奇人异士倒是有可能。这些人一般不屑于出世,象明崇俨,那个法术,狄仁杰很怀疑,再说,都求富贵了,纵然是真的有法术,也是一个俗人了。此人又不愿意出世,于是太子替他隐盖了。这个解释……?

    想到这里,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晒盐。原来忽信忽疑的,现在倒有一大半相信了。

    此法能成功,也是一件大事。煮盐速度慢,柴禾也需要成本的,可太阳与海水需要什么成本。无边无际的大海,成了唐朝的大盐场,还缺少盐用么?

    就是征一些税,也合乎理,朝廷得了好处,百姓还能吃上便宜的盐。那么大海能变成朝廷的金山银山……

    可怜老狄在竹纸的冲击下,终于开始胡思乱想了。

    不但如此,象突厥、契丹、奚族就缺少盐,唐朝本来盐就不足,流通得少。如果盐足了,可以向他们换来许多马牛羊。可惜了青海,如果不是青海丢失了,连吐蕃都缺盐用。

    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大叫一声:“不好,某要去东宫。”

    “父亲大人,天色已晚,”狄好弱弱地提醒了一句。就是宰相,现在没有大事,也见不到太子的。可心中在狐疑地想,她们这个义父很睿智的,什么事,让义父如此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