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兴唐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二十五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

第四百二十五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

    说下,论钦陵zhhi不是短扳,否则做不了多年大论。不讨遇到更强悍的没禄氏,所以那个下场。书中李贤大部分心腹也是历史上实有的李贤心腹,不是很高明。我指的是心腹,不是支持的人,书中戴至德也不算主角的心腹。至于段夫庆,史上郭元振与萧嵩皆向吐蕃施过反间计,史书一笔带过,可我想不可能在青海喊一喊,吐蕃人就会自毁长城吧?不算是十分地不合理不过是夸大了一些……”小说嘛,呵呵。但也有大大的破绽,武则天与秋仁杰先后都察觉出来。后面说,容我稍卖一个关子。实际上这一段自我感觉蛮好,至少不是太弱智。

    让段夫庆一“点拨”,李贤又似乎看到光亮,道:“李先生,是说……”

    “下,你目前处境是不是只是一条潜龙?”

    “是,”李贤软弱地答道。说龙夸张,自己快就要成为一条虫了。

    “上是如何说的?”

    这个李贤比段夫庆精通了一百倍,立即答道:“潜龙勿用……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还有呢?”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正是,看到没有易里已经教导下怎么去做了……”

    李贤想了一下,十分茫然,再次伏下说道:“李先生,我还是不明白,请先生明点。”

    “隐而未见,行而未成,岂不正是下今天的处境。但不是让你真的潜下去。所以每一卦分成数久,随着形势转变,每一爻也在转变。潜,是修养,坐等时机,不是不作为。”

    李贤更郁闷,果然是“能人奇士”,可道理你是说出来的,但怎么去做?看着段夫庆。

    段夫庆又说道:“退啊,然后真切地写一封奏折,呈到东都,向天皇天后谢罪,天皇天后必然不相信。可那不要紧,也不可能一天两天能让天皇天后转变印象的。然后再写一封信到青海,向太子谢罪。不过切记,只是隐晦谢罪,不能点明张桂东的事,否则有了文字证据,将是下一生的污点。”

    “是,然后呢?”

    “韬光养晦,闭门修书。下,你做的那些小仁小义的事,也停下了。能收买几个百姓,就是算你收买了几万个百姓,能不能让这些普通的百姓,将你推上太子的地位?若是那样,太子早就能得继大统。主要还是两位圣上啊。最少数月后,让天皇看你,不管是不是真心认错,可不想争了,稍稍意识到自己一些缺点了。到时候,有可能天皇反而焦急,怎么的,得有人替他分担太子压力。所以还是有机会。”

    “是,”李贤眼睛更亮了起来。

    “但这是明处,暗处,下还需去争。”

    “如何争?”

    “有臣在,慢慢一步步来。先安排一局。”

    “什么局?”

    “臣刚才说过,只要下一退,朝中局势只剩下太zi党与天后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下莫要急,防止天后怀疑。先退下来,沉默,不能急。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中书省有没有你的心腹?”

    “有。”

    “那就好办,让他与你做出划清界线的样子,这时下正是低谷之时,许多大臣与下划清界线。”

    李贤脸一红,十分羞愧。

    “他划了清界线不会有人怀疑,脱离了下,必然又要站队,要么相帮太子,要么相帮天后。太子在朝堂上的力量十分雄厚,可也不一定,天后的力量在皇宫,在天皇,诸多外戚进入朝堂,甚至一些宰辅也走出自天后门下,还有大臣投靠的。下只要让此人,向王德真进谏,外戚单薄,只有一个武承嗣,起起落落,并且只担任了太常卿。因此,必须进一步提拨武三思、武攸宁等人。王相公必然同意,一旦他将此议提出,郝相公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李要并不傻,一听想了想,道:“妙啊。”

    “若是不妙,臣怎么敢口出狂言,前来投奔下,”他称呼也改了,从在下改成了臣。

    两人相视一眼,然后大笑。不过笑声中,还有很大差别的。

    这一笑,不仅是张桂东,李贤也多少上了论钦陵这条贼船。不过眼下段夫庆这条计策恶毒之极,对李贤确实有很大帮助,最少比张大安出的馊主意管用。

    立即从王府中腾出一间别院,让段夫庆安顿下来。将张大安、高政等心腹喊来,做了引进,然后又将段夫庆的话说了一遍,当然,做了一些细微的修改,比如段夫庆骂张大安等人的话节过不提。张大安低下头,细想了一下,主意很高明,倒没有什么吃味的想法。雍王党如今江河下,一天不如一天,有“能人”相助对自己也有益,站了起来,举起酒杯,说道:“阁下果然是下的秋魏,某敬你一杯。”

    “不敢。”

    但张大安又问道:“请问阁下原来何处高就?”

    未必善长权术,就能当很大的官,一要机缘,二要处理政务的能力,三要门第,不过以此人的能力,不可能会默默无闻的。所以有此一问。

    “四海为家,漂泊不定,不过忽然思念红尘,想学一学王猛。

    王猛没有遇到桓温与符坚之前,外人来看,一个地道的又邋遢,又没有用的酸秀才。直到遇到符坚,忽然从一个顽石变成了十六国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一。

    是有本事,可你想比王猛,未必太狂妄,然而此人所言,无不切中弊病,张大安不能言。

    过了一会儿又问道:“那么向王德真进言后,又该怎么做?”

    “张相公,下雨天出行要不要打伞?”

    “要的。”

    “可是天气宜人,和景明,阳光妩媚,能不能打伞?”

    “这个不能。”

    “那就走了,王相公提出来后,各位宰相有何反应,能不能准确料到?况且我只是一个百姓,能听到的能看到的很有限,仅凭一些传言,能不能真正掌握这些相公的格,能不能料到他们具体的反应?”

    张大安又让这一句问倒。

    “张相公,容我再说一句,凡事要顺势而行,水者遇阻堤积而溢,遇缺即走,所以上善者莫若水。我只能看,只能听,看更多的,听更多的,再细想出下一步计划了。但我已替下,做出最大的顺势而行。张相公,可知道这天下最大的势?”

    “何?”

    “天皇很睿智,然而有两处不好,是一恋权,所以下不能争这个实权,这就是大势之一。”

    张大安脸立即憋红,不管段夫庆走出于何心,凭借这一点,胜过张大安的。张大安的做法恰恰相反,是想办法让李贤争权。当时不觉,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胡人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第二就是有病在,虽然睿智,已不如往。有一个比喻,黑齿常之一刀名闻天下,乃世间罕有的勇将。然而让他醉得如同烂泥一样,这一刀下去,还有没有往的勇猛?陛下已经醉了。”

    这是一个比喻,然而却是一语中的。

    房氏本来无精打彩的,可听到最后,也终于心动,在旁边弯了一下腰,道:“李先生果然是奇人也……谢过李先生相助我家下。”

    “不投,臣自会看云起云落……逍遥自在。即来投,替下分忧解难,是臣的责职所在,王妃勿得相谢。”

    高政已忍不住问道:“那么这个势又在何处?”

    “好大的势,高使君没有看到吗?无论是雍王下,或者是太子,或是天后,权利还是天皇所赐。若是天皇一心想收,太子的权,都能收回来。难道那一天真的到来,太子敢起兵谋反不成?可是天皇醉了,不是昔的天皇,权利不要争,至少不与天皇去争,已赢得天皇三分欢……s。

    天皇醉了,但天后智慧天下军有人能及。对天后,天皇又是绮赖,又是防备,这十几年间,一直在反复,也不是没有缝隙。今天太子势大,天后势大,天后又支持太子,并且让最亲近的内侍,前往青海扶恤太子,耐人寻味啊,耐人寻味。”

    听到此,再不懂,撞墙去死!

    房氏一双秀眸又亮了起来,奇人哪!

    看到各人嘴唇都张开了,段夫庆又说道:“别急,一切等下退出来,再说,天后啊。”

    众人会意。

    这一天晚上十几人就筹交错,李贤居然因为开心之下,黑齿常之没有烂醉如泥,他却喝得烂醉如泥。

    这个苦命的孩子,他还以为真看到光明即将到来呢。

    首先得退,这个也急不得的。

    不能莫明其妙就退了,如何退,段夫庆只能了解一个大约的政治格局,具体的肯定不清楚,这个要张大安等人去寻找机会。正在找机会时,洛阳诏书下达。

    所有宰相要去东都议事。

    诏书没有明说,可大家都知道,是为了吐蕃侵犯剑南的事。

    王德真看了一眼李贤,冷嘲讽地说道:“各位相公,有一件事陛下似乎忘记。”

    崔知温不知,随口问了一句:“什么事?”

    “雍王在监国哪,我们一起去了东都,雍王监那一门子国?”

    崔知温立即闭上嘴巴。

    张大安一听机会来了,冲李贤挤了一下眼色。李贤也反应过来,说道:“王相公说得对,自大哥平安归来,我监这个国,已经十分不合理。只是父皇不让我辞,惭愧惭愧。”

    这个六皇子怎么了?换王德真狐疑了。

    李贤又冲一名小吏说道:“麻烦替我拿纸笔来。”

    “喏!”小吏拿来纸笔。

    李紧就当着这些宰相开始书写,先写给李治的,儿臣不孝,知错了,云云。做错了就要惩罚,请父皇母后惩罚儿臣吧,以戒示天下。青海的事没有写出来,可满篇是忤悔之语。

    写完了,又写给李威,还是忤悔之语。

    等墨汁干掉,将它们封起来……说道:“将它们分别送到东都与郏州。”

    十个宰相让他这个举动,弄得鸦雀元声,有的不解,有的怀疑,有的沉思,戴至德终究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叹了一口气说道:“下本来是一个温润敦厚君子,博学多才,只是因为某些人误导,走了一些弯路。朝闻道,夕可死,幡然悔悟,为迟不晚。”

    青海死了许多将士,固然可惜。可他终是一个上位者,考虑的事比较全面。死也死了,吹也吹不活,难不成将他杀死,以谢天下?会不会?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责任……是不要再搅局了。只要他真心退出,太子继位,再无人能阻挡。国家能平稳过渡,这才是社稷百姓最大的幸事。

    当然,他心中同样很怀疑。

    “戴相公,惭愧啊,此事休提。到现在,我才似乎感到心头一块石头落地,如释重负。各位,告辞,”李贤一拱手,洒然而走。

    十个宰相大眼瞪小眼的,好久没有作声,难道这位雍王真不想争了?

    回到府中,李贤喊来段夫庆,说道:“我退了。”

    “恭喜,如何退的?”想化解吐蕃的困窘,最好办法莫过于让唐朝内政动乱。嗯唐朝内政动乱,莫过于让太子地位不稳。嗯太子地位不稳,莫过于让李贤上位。嗯李贤上位,莫过于先退后进,眼下是必须退的。可不能真退,但他不是唐朝大臣,听到的只是吐蕃得到的报,还有从街头巷尾听来的一些传闻。所以得知道了解更多的内。

    说了一遍。

    段夫庆立即说道:“下,今天乘这个机会退出,是对的,可你也必须到东都。”

    “为何?”

    原因很简单,你不到东都,我也不能到东都,就不能立即得知唐朝的布署,就不能通知大论。这样同重要啊。

    脑筋急转弯,真正原因不能说的,得找出一个借口,还是必须能拿得出的借口。停了停说道:“下啊,你想一想,当年太子制出新未,两位圣上召见,路上速度是快走慢?”

    过去了好几年,有的事都忘记了,想了好久,才说道:“很快的。”

    可眼中终于出现一丝黯然。当年兄弟之间很齐心的,大哥去了东都,自己还协助东宫的那个宫女……调制竹纸。再想回到过去的那段时光,不可能了。

    “为什么要那么快?”

    “因为路上早严重,车驾劳民。”

    “当真如此?当年况是不是与今天十分相似?太子也在监国,可发生了多件大事,两位圣上很不满。只有到两位圣上边,尽孝道才是正途。至少要让天皇看到下的孝道。”

    “仙……”

    “下,莫要不好意思,无论天皇如何动怒,你也要厚着脸皮,向父母亲低头,有什么丑可丢的。况且天皇诏书里也没有明文说过,不让你去东都。你还在监国。诏书没有明文颁发,取消你监国的资格。按照制度,各位宰相要离开,你也要离开。只有在天皇眼前,做给天皇看,天皇才会时常想起。”

    法相万千,大道归一。也与当年秋仁杰的提议很相似,不过用心却是不同的。

    “是啊。”

    这一个是字,不仅让李贤越陷越深,还将这个大祸害带到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