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大术士在线阅读 - 徐州 兴平元年(上)

徐州 兴平元年(上)

    兴平元年或许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两年前,曾经大乱中国的董卓被部下刺杀身亡,一片混战之后,在这一年的三月,西凉军的后继者李傕的部将郭汜、樊稠等在长安南郊的长平观击毙了刘范(刘焉长子,时为左中郎将)、种劭(曾历任凉州刺史、益州刺史)后彻底战胜了盘踞在关中的军阀马腾、韩遂,从而完全控制了东汉的中央政府。同年六月,第十四个州——雍州在凉州的基础上成立。

    和司隶改朝换代的同时,当年关东联军的主将、雄踞三州的袁术在匡亭被袁绍的部将曹cao击溃,从而流亡到了扬州,原先在中州的地盘分别落入了曹cao和张济的手中。

    这时,顺应着天下的巨变,向来平静的东海之国——徐州也要迎接新的时代了,不过,对于徐州的平民百姓来说,用“噩梦”更可以来形容吧。

    去年,初平四年,秋,挟匡亭大胜余威的曹cao打着替父报仇的旗号从定陶出发向徐州进兵。曹cao当然不是单纯的为了替父报仇而动武的(不过,这一方面的原因也有,但绝非主因),实际上,这次军事行动是袁绍战略的一部分(袁绍派大将朱灵率领三营人马参加了这次战役——详见《徐晃传》——其实,当时袁绍和曹cao的关系就如同现在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一般)。当时,袁绍的最大敌人是公孙瓒。袁绍的野心很大,他想当皇帝(和他的异母弟一样,不过,他比袁术头脑清醒的多,他打算统一天下后再当皇帝),要当皇帝首先就是巩固后方,也就是河北,然后才能南下,一举而天下定。这时,除了袁绍,公孙瓒同样也具备统一河北的实力。白马将军不但拥有幽州,从北面向袁绍施压,还拥有青州从东面威胁袁绍。同时,由于二袁的激烈矛盾,公孙瓒还联合了袁术,在南面包围袁绍。陶谦为了自身的安全也参加了公孙瓒、袁术的联盟,从而,在曹cao击溃袁术以前,袁绍、曹cao被公孙瓒几乎合围,情势危急!初平二、三年之交,公孙瓒从青州的平原出发,会合渤海太守、堂弟公孙范的军队,自东向西进攻冀州。在广宗界桥(当时横跨清河的著名大桥,知名度有点像今天的南京长江大桥)以南二十里,他们遭遇了袁绍军先锋麴(呵呵,这个字现在被简化成“曲”,以前和“曲”可是毫无瓜葛的)义的抵抗,麴义以区区八百步兵和一千弩兵大破公孙瓒至少三万步兵和至少一万铁骑,并斩杀了公孙瓒的爱将严纲,攻破了公孙瓒的界桥大营!(怀疑麴义会奋迅和连弩,笑!总之,如果英雄记的记载属实,那么麴义绝对可以上三国名将榜了,个人以为他和张辽在军事作战方面在一个档次,比徐晃高!koei给他的武力一般是80出头,这次引入了统率力,不知道是多少?)公孙瓒的界桥大败,使袁绍在冀州的政权得以巩固,第二年,曹cao在匡亭大败袁术的侵略军后,袁绍、曹cao扫除了东北、南方的威胁,开始转守为功。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公孙瓒同盟的软肋——徐州。

    徐州“殷富,户口百万”(见《先主传》),在中原大乱的时候得以偏安,“百姓殷盛,谷实甚丰,流民多归之”(见《后汉书陶谦传》)。州牧陶谦是扬州丹阳人,生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早年没什么名气,到了五十岁后,靠着全国上下不断的叛乱,才在政治上有了一席之地。关于他的为人,我不好做出评价,因为史料的相对缺乏,不过,他在当上徐州牧后,从家乡带去的丹阳兵及其将领的在徐州的恶劣表现却相对有那么几处。就举曹cao的例子吧。不管曹cao的老爸曹嵩是怎么死的,有一点可以肯定,是钱财惹的祸。负责徐州防务的主要就是陶谦的丹阳兵(丹阳兵的利害可以参见《诸葛恪传》),他们作战骁勇可是纪律却不怎么样,可是陶谦对这些老乡却是“信用非所,刑政不理”(在下以为,这个用以解释《后汉书陶谦传》比较合理),采用放任的态度,这些兵匪自然就胆大妄为了。徐州豪族之一的赵昱对此显然以别驾从事(关于别驾的地位,我已经在以前说过了,这里略提一下,刘备定川自领益州牧后以孔明为别驾)的身份向陶谦进行过多次指出,陶谦不理他,而且把他丢到了广陵,虽然是外放,其实是在陶谦的另一亲信将领丹阳佛教徒笮融的统辖之下。这个笮融虽是释门弟子,可一点慈悲样也没有,在总督徐南三郡(彭城、下邳、广陵)时干尽坏事,当地土豪因为迫于其军事压力,敢怒而不敢违(事实上,陶谦任职时,当地豪族也有反抗的,比如彭城相薛礼,因为不堪丹阳兵的压迫起兵造反,结果被陶谦打败,迁入江南的秣陵)。好了,回到曹嵩的话题上。曹嵩被杀其实不是偶然的,因为徐州的丹阳兵为非作歹惯了。那么,会不会是陶谦指示的呢?我看,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尽管陶谦和曹cao是敌对势力,可陶谦并没有直接向曹cao开战,而且当时公孙瓒的势力大减,对于陶谦来说,要想保命(他当然不可能是曹cao的对手)应该和曹cao暂时保持不战的外交关系,所以,对于曹嵩被杀,陶谦没有直接责任,不过,间接责任他是要负担的,不是他平日的姑息养jian,那些丹阳兵哪里会那么张狂!对于那么有背景的曹嵩(打狗也要看主人呢!)他们也敢杀人抢劫,对于那些立身远不如曹嵩的当地豪族来说,他们还会顾忌什么呢?总之,陶谦在徐州的统治基本上属于丹阳外来阶层专制当地豪族的状况,这个时候,离兴平元年的到来还有三个月的时候,积累着重重内部矛盾的徐州迎来了汉末又一批入侵者——曹cao,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来了。

    初平四年六月,在下邳,豪族阙宣造反(这条史料并见于三国志纪传、后汉书纪传,应该说这是事实),徐州牧陶谦非但没有出兵平乱(下邳属徐州,是老陶的分内之事),反而与他“合从”,到后来耍阴谋,杀了阙宣,“并其众”。陶谦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兵么?阙宣造反时,手下不过数千人,玩三9的都知道,数千人的兵力是什么概念,但是,这数千人在当时,至少对陶谦来说是有一定的诱惑力的。刘备从青州赶来救援陶谦时,也不过带了数千人马,后来,老陶把刘备从公孙瓒手里“买断”,也就用了四千丹阳兵。值得一提的是,韦昭的吴书记载了一件颇有争议的事情。就在曹cao出兵徐州前,汉帝曾向陶谦发出罢兵诏文,被陶谦很有礼貌地拒绝了。现在,先假定诏文事件确有其事:韦昭认为诏文是在曹cao的授意下作成的,原因是老曹“畏其强”,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早在1500多年前就被裴先生给否定掉了,理由当然更充分——当时汉帝在长安凉州军阀手中,曹cao还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看来,韦哥是搞糊涂了;既然裴先生把他记在了三国志注里面,说明老裴对这件事也是难以确定的;老陈没记,可能是王沈本来就没记吧(陈寿的三国志,是简略出了名的,而且参考的史料也很有限,看看他的原著蜀书吧);现在说说我的看法——首先,诏文事件我是很怀疑它的真实性的(吴书中有多处对曹cao进行过恶意诽谤),如果它是真的,那么,很可能是这样,朝廷让陶谦解除武装是因为陶谦和叛逆阙宣同流合污(不过,我还是怀疑诏文事件的真实性,陶谦的部分回文居然和建安十五年曹cao的十二月己亥令有几分神似!?)。当然,从最后陶谦杀了阙宣来看,不管当初他俩的关系究竟如何,在此之后,陶谦在舆论上仍然可以做一个大忠臣……

    按照武帝纪的说法,初平四年秋天兖徐的战事还是陶谦引起的,是陶谦先攻入了兖州的泰山南部,并且对任城进行了抢劫。对于新官上任、又逢刚胜袁术士气大盛的曹cao来说当然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立即予以还击。和与袁术的反侵略战不同,这次,曹cao把侵略者赶出兖州后并没有回师,可能父仇,也可能是垂涎于徐州,不过更可能是袁绍的战略需要,曹cao进入了徐州,成了侵略军(我想谈谈我的看法,上个星期,我认为曹cao之所以进攻徐州,徐州的富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我认为,曹cao进攻徐州首先是配合袁绍的战略需要——进攻徐州后,作为盟友,公孙瓒的青州军也参加了保卫徐州的战斗,袁绍在河北的形势变得非常宽松,以至于可以妥善地处理冀州的内部矛盾{界桥的大英雄麴义就是在此期间被清洗的},其次是报杀父之仇,至于徐州本身的诱惑几乎谈不上,否则曹cao是不会采用屠城的)。

    曹cao在徐州几乎没有碰到什么硬仗,很快就把陶谦逼进了徐州城——东海郡的郯城。这一年的年底,公孙瓒的援军到了,第二年(兴平元年)春天,曹cao撤兵,不过,个人以为,这是因为兵粮用尽——到了夏天,曹cao因为粮食问题在一生中最危急的关头竟然“罢吏兵新募者”,可见军粮在当时的重要性了。

    兴平元年夏天,不过隔了个把月,曹cao在整顿军备后再一次攻入了徐州,这次,军势比上次更猛,杀人也杀的更多,据说“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还把徐州的取虑、雎陵、夏丘等五座城池夷为平地(不过,后汉书的记载好像也太夸张了些),陶谦自知不免,“欲走归丹阳”。

    这次,为什么公孙瓒不再派人来帮了?其实,这时,陶谦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全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刘备,随着刘备的到来,徐州的局势要开始真正动荡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