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墨梅集在线阅读 - 西迁之路

西迁之路

    西迁之路

    乾隆皇帝卧在御榻冥思苦想:

    平叛了新疆的葛尔丹,

    沙皇依然窥视着新疆。

    伊犁、阿勒泰、塔城的风沙,

    让朕整日忧心忡忡。

    为了让大清的边疆从此安宁,

    我要派大将镇守天山南北的要冲。

    新疆土地广阔、兵员空虚,

    仅凭满族的将领难以抵御,

    沙皇的入侵却步步紧逼,

    当地的叛乱此起彼伏。

    民族分裂势力已日益猖狂,

    破坏大清的统一不肯停息。

    必须从内地调兵,

    以解新疆的燃眉之急。

    必须灭掉沙皇嚣张的气焰,

    展现朕的雷霆伟力。

    英明的乾隆皇帝他忽然忆起,

    锡伯族骁勇善战、能骑善射的精英,

    忠于大清国的民族部落首领。

    曾经驰骋欧亚大陆,

    令敌人闻风丧胆成的吉思汗的铁骑,

    有着无数锡伯族的官兵。

    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还会种田打渠,

    打起仗来也非常的勇猛、顽强。

    不像满族只会种田不会打渠,

    不像哈萨克族只会打猎不会农耕。

    想到这里乾隆皇帝兴奋的坐起

    大声喊道:“

    传朕的旨意,

    叫盛京将军舍图调集锡伯的勇士们,

    到新疆防御凶狠的仇敌。

    扫平贪婪的沙皇对我大清的侵袭,

    建设巩固大清辽阔的北疆!”

    锡伯族人带着坚守的信念,

    不畏艰难困苦风风雨雨。

    西迁的队伍由盛京太平寺出发,

    带了三千头牛与两千匹马,

    带上亲人们无尽的牵挂。

    挥别了骨rou与亲朋再无一句话,

    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到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

    途中经过一望无际的蒙古大漠,

    白天常常刮起遮天蔽日的风沙。

    风沙刮过碎石迎面打来,

    天昏地暗只能把头低下。

    在荒无人烟的浩瀚戈壁上,

    水源难觅、酷热难挡。

    锡伯族的军民们挥汗如雨,

    人畜的饮水成了大难题。

    自然险阻和无数的遭遇,

    难不倒锡伯族的男男女女。

    正当干渴难熬的时候,

    在大漠的深处掘到了清泉,

    锡伯族的信众们俯身下拜,

    感谢上天赐予“锡伯吉尔孟”的吉祥之地。

    转眼夏季过去了,

    来到了秋季,

    树枝上的落叶缤纷飘去。

    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

    乌云裹着冰雹‘乒乒乓乓’地落下。

    人们无处躲藏,无处逃避,

    牲畜的嘶鸣呼天唤地。

    寒冷的空气悄悄到来,

    漫天的白雪洁白晶莹。

    脚下积雪发出沙沙的声响,

    一觉醒来牲畜的背上布满白霜。

    呼出的雾气瞬间凝结,

    天气骤寒人们常常冻僵。

    人们揉搓着手指跺着双脚,

    想念篝火的温暖出现在身旁。

    西迁的队伍在乌里雅苏台过冬,

    牲畜由于长途赶路疲惫瘦羸。

    倒毙的牛马与日剧增,

    春前的瘟疫损失惨重。

    圣明的乾隆皇帝接到奏折,

    不禁担忧心绪不宁。

    他传旨蒙古部族借给锡伯族马匹、骆驼,

    帮助渡过危机的时刻。

    英勇的锡伯族军民继续前行,

    从乌里苏台行至科布多。

    天气突然变得暴热,

    阿勒泰山的积雪逐渐消融,

    河水陡涨、洪水泛滥。

    锡伯军民只好改变原有的行程,

    绕过科奇山寻路穿行。

    一连好几日困苦不堪的生活,

    只有采摘野菜充饥勉强活着。

    英勇的锡伯军民,

    为了纪念这艰苦的时刻。

    每年春天采摘,

    一种叫“乌珠墨尔”的野菜生活,

    浩荡的队伍横渡流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

    砍伐树木,架设浮桥,

    在后来被称作“锡伯渡口”的地方过河。

    大队人马来到新疆,

    来到布克塞尔、察罕俄博地区的老风口。

    疯狂的大风把牛车、马车掀翻,

    飞沙走石迎面打来睁不开眼。

    人们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拼命手拉着手挣扎着向前。

    到达额敏在山脚下歇息,

    留下了“锡伯图”美丽的名字。

    西迁的队伍继续前行,

    穿越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山。

    越过阿拉山口、博尔塔拉陡峭的山巅,

    架设七十二道桥梁通过果子沟的天险。

    多么令人惊叹,

    经历如此千难万险。

    无数的牛马迎风倒毙,

    但西迁的大军人口却不曾减。

    一年零四个月的西迁,

    人口不曾削减,

    有350名婴儿在途中来到人间,

    还有405人情愿一路陪伴。

    到达伊犁人数达到5000人,

    原定的三年行程缩短了一半。

    吃苦耐劳的锡伯族人,

    完成了史诗一样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虽然路途漫长、充满艰险,

    但坚强的意志定能胜天。

    锡伯族来到伊犁河的南岸边,

    此时的伊犁地区荒凉无限,

    只有一年四季的风沙与飞烟,

    在天空中飞舞与盘旋。

    无论日子过的多么艰难,

    饥饿时也不舍得将种子吃掉。

    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

    面对艰辛面容却带着微笑。

    沿着绰霍尔旧渠修建了城堡,

    戍边日夜辛勤捕盗、追逃。

    防止越界放牧和开垦,

    建成了十八所边防哨。

    每年春秋两个季节,

    巡逻几千里的边境线。

    从锡伯营房出发,

    从伊犁河直达巴尔哈什湖岸,

    从哈萨克游牧区到伊塞克湖的岸边,

    从北疆塔城到南疆喀什轮换。

    面对沙皇对新疆的侵袭,

    他们果敢坚毅、无所畏惧。

    面对沙皇的威胁和利诱,

    他们有着浩荡的英雄正气。

    整整经过三十八年的戍边,

    锡伯族人口增至八千。

    八千人的后勤供应,

    让锡伯族人进退两难。

    锡伯族人聚集在大帐里,

    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一派认为朝廷的口头许诺,

    戍边60年可以返回东北老家团聚,

    既然归期已经不远,

    何苦再费千辛万苦开挖此渠。

    反对派的头领公开讥笑图伯特:“

    如果你挖成此渠,

    我就笑死在炕头上。”

    图伯特拔出佩剑高高的举起,

    对着桌案劈了下去。

    “咔嚓”一声桌案碎成两断,

    图伯特大声说道:“

    谁要是反对开挖此渠,

    就是我今生的仇敌。

    他的下场就和桌案一样,

    永远也得不到祖先的原谅。”

    图伯特抬脚走出大帐,

    双手扬起迎着升起的太阳。

    “我图伯特恳请祖先的明示,

    您的子孙在新疆盟誓,

    开挖察布查尔大渠,

    锡伯族人将世世代代在此安居,

    永镇北国的边疆直到万世。”

    图伯特总管高瞻远瞩、力排众议,

    选派四百劳力分成两班轮流苦干。

    工程开工后并不顺利,

    想让伊犁河水上岸真的很难。

    图伯特不知究竟下手在哪里,

    但他不愿轻易的放弃。

    正在他犯愁苦恼的时候,

    他看见一头牛沿着河岸走。

    他眼睛一亮受到了启发,

    沿着耕牛走过的路线马上开挖。

    结果一举成功,

    伊犁顺流直下。

    嘲笑他的反对派首领,

    沉默地注视着河水一言不发。

    灰溜溜地走回大帐,

    再不敢把嘲笑说给大家。

    整整过去了七年,

    挖成了长200余里的“察布查尔大渠”,

    灌溉了上万亩的良田。

    在边疆辽阔的原野上,

    在伊犁河的两岸边,

    造出了星罗棋布的肥沃田园。

    往日荒凉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粮仓”,

    牛马放牧在山脚下的草场,

    远方白雪皑皑的乌孙山,

    见证了锡伯族人胸怀的伟岸。

    滚滚西去的河水,

    波涛汹涌一往无前。

    谁让伊犁和从此驯服,

    是英雄的锡伯族人不畏艰难。

    捍卫统一建设美丽的边疆,

    后代铭记你们不朽的功勋。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

    锡伯族人怀念西迁的亲人。

    他们把这一天称为“杜音拜专扎坤”,

    欢聚一起,共进野餐,

    表演歌舞,纪念英雄的祖先……

    创作于二零一零年六月三日至六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