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南宋不咳嗽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见死不救

第一百一十七章 见死不救

    “收复三京!这、这……唉,德源c之过急啦,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给蒙古国借口呢,人家这次就算不想南侵也得南侵了,郑德源误国啊!郑德源国贼也!”文南看着纸上那些歪七扭八的简体字,突然顿足捶胸,冲着北方大骂。【】骂来骂去也就那么两句,比起洪涛的词汇量少多了。

    郑德源是谁?嘿嘿,说起来他还是洪涛见过的第一位南宋高官,没错,就是罗有德那位世伯、南宋军委副主席,郑清之。自打史弥远死后,他就登上了南宋右丞相的宝座,成了宋理宗的亲信之臣。这次宋蒙联军灭了金国之后,蒙古军队就开始撤离河南北归,河南这块地方成了无主之地。于是时任两淮制置使、左骁卫上将军、京西制置使的赵范、赵葵兄弟就建议宋理宗,趁着这个机会出兵河南,把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收复,然后利用黄河和潼关天险布防,北拒蒙古。

    这个建议遭到了很多朝廷大员的反对,但这位郑清之郑宰相不知是想新官上任三把火啊,还是别的原因,居然对这个明显脑残的建议非常感兴趣,最终极力支持。

    宋理宗本人其实也想收复三京,那是祖宗的基业啊。临安再好也是陪都,估计他做梦都想回到汴梁去,好像只有待在汴梁城里,他才算是真正的大宋皇帝,这就叫执念,每个人都有执念,他的执念就是回朝思夜想的汴梁。最终大家还是听了这位皇帝的,于是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出兵河南,去收复三京了。

    三京能不能收复?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是不能,但一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可c之过急。为什么呢?拿当时反对收复三京的大臣的话说,有三不妥!首先,河南这块地方在金国和蒙古的交战中遭到巨大破坏,民生凋零,南宋军队进入之后无法从当地得到有效补给。自己运粮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其次,南宋军队战斗力有限,不具备在漫长的黄河防线上展开防御的能力,尤其缺乏的就是机动力。战线拉长。那蒙古骑兵就能找到更多突破口,一旦某一点被突破,南宋军队就将面临着被分割包围的危险。

    可是这个人啊,当眼睛里看到了足够的利益时,往往就会把更多的危险置之脑后。就和被传销组织洗脑一样,脑子总是想着挣钱、挣钱,却不知赔钱的可能性更大。让本来就缺乏机动能力的南宋军队进入河南境内,那里都是大平原啊,无险可守,不正好是给蒙古骑兵送r去了嘛。

    如果要是放在北宋时期,这件事儿还有可能,因为那时候河南境内还有不少坚城可以防御,就算被包围,城里城外都是宋人。吃喝至少不愁啊。可是到了现在,河南境内已经成了一片荒芜,繁华的洛阳城经过几次战火涂炭,只剩下几百户人,更别说其它城市了。蒙古人之所以北撤,就是要让南宋军队里仅剩不多的机动部队离开老窝,进入这片预先设计好的战场,然后打一个歼灭战,能趁机消灭一些就消灭,不能消灭大家过过招也成。这是一种评估手段,探探你的虚实,为以后的战略目标服务。

    可惜真正懂军事的明白人做不了主,做得了主的全是不懂装懂的糊涂蛋。六月份收复三京的行动就开始了。总共凑了六万大军,直接占据了归德府,正在向汴梁进军,一路上几乎是横扫,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每隔几天,就会有收复xxx的好消息传回来。很是振奋人心。可是都别说洪涛这种疑心病极大的j贼人,就算文南这样的外交官都知道这件事不对了,那这件事就确实不太对。

    南宋军队走得越远、离开老窝越远,也就越不安全。因为漫长的补给线非常容易被机动性极强的蒙古骑兵切断,一旦补给线断了,南宋军队就凶多极少了。蒙古军非常有战术特色,他们很少和敌人做不必要的正面硬拼,总是和狼群一样跟着你、s扰你,等你什么时候疲了、累了,自己乱了阵脚,才会突然发力。在大平原上步兵被骑兵追杀?就算岳飞活过来,他也没辙。这不是南宋军队势如破竹,而是蒙古军队在诱敌深入呢。

    “算了吧,咱俩现在怎么急也没用了,如果这是在大海上,我还能帮帮忙,可惜这是内陆,我也是束手无策啊!”洪涛拍了拍文南的后背,极少见的安慰了安慰他。

    “先生!我们可以去进攻登州!或者密州!声东击西,让蒙古军队无暇西顾,这样可以给朝廷的大军争取时间。本来先生不也是打算这样做的嘛,提前一些如何,几万条性命啊!”文南还真是爱国,不是假装的,直接抓着洪涛的衣服就跪地上了,很有点拿洪涛当上帝的架势。

    “唉……你这种行为和郑清之有何区别?光凭一腔热血是没用的,纸上谈兵更误事。进攻登州?还密州?那是军港!不是渔村,驻扎的都是正规军,就我这点人上去,还不够人家一个时辰打的。再说了,光在密州放把火就能调动蒙古军队啦?劳您驾,说话动动脑子可好?别把蒙古军队当傻子,更不要把我当傻子。这件事儿无解,除非你能让朝廷马上撤兵,一分钟都别耽误,没这个本事,说什么都是白扯,你当过官员,这里面的弯弯绕应该比我清楚。好了,起来吧,这里是学校,让学生们看到不合适,你慢慢悲伤,能把这件事儿引以为戒,以后别想而然之,这几万人就不算白死。我走了,别送!”洪涛一边给文南讲自己的难处,一边伸手把他从地上拽了起来,然后背着手去找学生们嘘寒问暖去了。

    不是洪涛不想救,而是真没这个本事。这件事明显就是个圈套,只要南宋出兵,蒙古人就一箭双雕了。一方面可以消灭南宋的有生力量,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为借口,指责南宋违约,然后理直气壮的南侵。侵略用理由吗?不用!但有一个总比没有强,尤其是不太费事的借口,干嘛不呢。

    除非洪涛有足够的登陆人马,然后用战舰护航,沿着黄河强行逆流而上,从水路先行把给养运到汴梁和洛阳城去。再和南宋朝廷商量好,如何帮助舰队不断运送物资北上,沿着黄河进行布防,陆军和海军互相配合好,黄河才真的能变成天堑,真的能把蒙古军队挡在黄河以北。

    但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算自己负荆请罪、自己把自己绑上,老老实实去临安对皇帝臣服,南宋朝廷也不会听自己的建议,让金河湾海军和南宋陆军进行联合作战。他们防备自己人比防备外人的警惕性高,这可能也是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但有点矫枉过正了,把内斗变成了常态,把外敌看得太轻,慢慢就成了惯性思维。

    其实就算南宋朝廷跑过来求自己,磕着头的叫自己祖爷爷,把全南宋的军权全交给自己指挥,洪涛也不打算去救援,不是不想,而是不会。洪涛打过仗吗?没有!洪涛会军事指挥吗?更不会!那如果洪涛把军权抢过来自己玩,又和南宋朝廷里那些纸上谈兵的废物们有啥区别呢?都是不懂装懂,说不定自己比人家还次,谁敢保证军队听了自己的,就能赢呢?

    一个人吃几碗干饭,必须心里有数,否则不光是害己,还会害人。洪涛就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出发点再好,结果是坏的,也不能说这件事办好了。而且这种坏事做起来更害人,后世里有多少打着摸索、探索、改革、爱国旗号胡作非为的事情?结果呢?比直接卖国还狠!浪费了无数资源人力,最终不进反退了,还不如什么都不干。所以吧,洪涛做什么事儿,从来不看动机,只看结果。人心隔肚皮,你说你是为了国家、民族,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实话?你把事情办完了,不用说,也能看出你到底是为了国家、民族,还是为了你自己!

    一年,洪涛只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之内,就算蒙古和南宋两国,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洪涛也不打算北上。他先要把自己的基础打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洪涛觉得自己手里的金刚钻还不太结实,还要再磨磨。

    收复三京的行动就像洪涛事先说的一样,还没坚持到九月,就流产了。先是负责接应的杨谊部在洛阳城东遭到了伏击,几乎全军覆没,然后洛阳城里的徐子敏部也由于断粮,不得不撤退,结果被蒙古骑兵掩杀,没跑回来多少。

    洛阳方面军全军覆没,汴梁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赵葵和全子才部本来想回撤,可惜蒙古人把洪涛的招数抢先用了,他们自己扒开了黄河,把南宋军都给淹了。

    至此,轰轰烈烈的收复三京运动就告一段落了,以南宋方面损兵折将,狼狈逃跑为结束,进入河南境内的几万南宋兵马没回来多少,史书上把这个小闹剧成为“端平入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