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融合与发展
李承乾果然还是病了,那天夜里从宗正寺回来之后便整整发烧烧了三天,期间人事不醒。后来李二请了道士秦英,连带着袁天罡、李淳风这些人,一群人围着‘兰若寺’好一顿做法,总算是把李承乾给弄醒了。 当然,这也有巧合的成份在里面,三天时间就算是秦英他们不来,李承乾也到了应该苏醒的时候。 只不过醒是醒了,不过醒了之后的李承乾依旧是抱着脑袋哼哼唧唧的在床上打滚,看着让人揪心不已,感觉还不如让他接着睡的好。 七天,整整七天时间,从那一晚提审李元昌一直到七天之后,李承乾才算是告别了这段痛苦的生病经历,生龙活虎的开始了‘新生活’。 不过在开始‘新生活’之前,李承乾把老崔叫进了东宫,罚他写了整整一千遍‘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这该死的家伙,如果早说阳人和阴人接触多了有这种后遗症,鬼才去审那个什么李元昌。 不过说来也怪,人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可李承乾这病来的快去的也快,第七天的时候几乎是不药而愈,一觉醒来就生龙活虎的到处跑,和没有生过病一样。 老李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不管问秦英还是孙思邈,这两人都没有办法解释,最后只能叹了口气,感叹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然后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把李承乾抛到脑后,不再管他。 而李承乾则是在躺了七天之后变的更加忙碌,每天不光要琢磨吐蕃一群人的事情,还要应付那些个世家接连不断的来访。 终于,在十一月底的一天,李承乾受不了这种无休止的折磨,把五姓七望、各大世家招集到了一起,在五仙居办了一场晚宴。 “诸位,静一下,本宫在这里有几句话想说。”酒过三旬,菜过五味,李承乾轻咳一声打开了话匣子。 “殿下请讲,吾等洗耳恭听!”早就等着李承乾发话的众人纷纷放下手里的筷子或酒杯,聊天的也闭上了自己的嘴,静静的看着李承乾。 “今天召集大家来呢,其实本宫是想和你们大家伙儿通个气,作一个统筹安排,毕竟开发河套地区和西域是一个大项目,对吧?”李承乾的开篇显得有些俗,不过这并不重要。 来的这些人想听的也不是什么绝世名篇,他们关心的重点是将来的发展,和大唐的政策。 毕竟一家一场封地现在算是搞到手了,可是搞到手之后的问题也来了,这么大一块地能干什么? 收税?这是国家的事情,和他们毛的关系都没有;经商?自己卖自己么?封地里产出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可以长途运输的,而且有很多东西的技术都掌握在李承乾的手里,可不是他们能打主意的。 不能收税,不能经商,难道就靠着地里长的那点东西过活么?这不现实。世家又不是什么九世善人,手里有地自然是想要搞出更多的利益来,若是没有钱,这地他们宁可不要。 所以他们需要求助‘大唐第一聪明人李承乾’,希望通过他的指点找到发财的路子,因为开发河套地区与西域毕竟是李承乾提出来的,若说他没有想法怎么也说不过去。 “我提出三点意见:第一,加强与官府的合作,你们的治下大部分都是突厥人,在开始的几年治安上需要加强,至于今后会怎么样今后再说。” “第二,你们之间要加强合作要多沟通,每个地区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战马值钱就都去养马,羊毛值钱就都去养羊。” “第三,我建议你们共同出资建设几个大的工坊,本宫会公开一些技术给你们,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置于其他,我想你们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以后有什么想不通的,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像本宫递交,三天之内本宫会给你们答复!” 李承乾一番话,最值得众人关心的就是第三条,听他说起可以公开一些技术之后,所有人眼中都冒出金子一般的光芒。 “殿下,可以与异族交易么?”一个中年人突然开口问道。 李承乾点点头:“可以,不过你们需要上报交易清单,把交易物品的名称、数量、价格全都写清楚,上报到官府。当然,朝庭会制定一份可以交易的物资清单,什么可以与异族交易,什么不可以与异族交易,都会在上面作好说明。” “那如果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呢?”声音是从一个角落里传出来的,因为人太多,李承乾也没有看到是谁。 不过他依旧笑着说道:“卖不出去官府会给你们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我想只要你们生产的东西质量过关,而且没有违禁的话,卖出去应该不成问题。不过若是你们非要生产一些没有用的东西,我也没有办法!” 大唐现在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只要有东西生产出来就一定能卖出去,甚至就连屎都可以当成肥料来卖,只不过碍于面子,没人去卖这东西罢了。 “殿下,我们可以有自己的防御力量么?”另一个被众人所关心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不能,你们只能与官府合作。”这一次李承乾没有再点头,而是直接拒绝了这个要求。地方武装的例子绝不能开,开了便收不住,李承乾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而且现在不管是老李还是小李,都已经把河套地区的那些突厥人当成了半个大唐人来看待,很想让他们融入大唐社会。 如果让这些包了地的世家拥有武装力量,那么在理念上有冲突的时候,世家很可能采用武力震慑,这样一来对突厥人融入大唐社会是极度不利的。 而世家如果没有武装力量,那么在冲突发生之前,他们便会对自己将要执行的计划进行评测,力求尽量不要暴发冲度,这样会使他们对待突厥人的态度发生很大转变,有利于缓和突厥与大唐之间的矛盾冲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