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言情小说 - 盛世为后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八十三章 事有轻重缓急 上

第二百八十三章 事有轻重缓急 上

    小公主的病亡,对于公主乳娘们,是天大的事情。因为公主病亡,玄烨少不得要迁怒她们,罚去慎刑司做苦力只是小事,好歹还有命在,但公主的贴身侍女和太监们,就悲剧了。

    当年,亲眼目睹了六弟死于贫病交加,玄烨恨毒了这些奴大欺主之辈。因此,有了主子非正常死亡,奴才们要殉葬的做法。此例一开,后面三个小阿哥死的时候,填进去了不少人命。

    奈何前车之鉴,并没有让那帮奴才们警惕。如今,四公主死于霍乱,让玄烨再度火气,殉葬是必须的。所有服侍过公主的宫女太监,全部要为公主殉葬。

    可怜小公主生前不被父亲重视,死后总算是博得父亲一怒,也为未来的弟弟meimei们谋求了福利。当年被搁置的“紫禁城幼儿园”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选址,设计,改建,布置,内务府有了新的活计。赫舍里知道,这地方,按照规矩,会是太子的居住地。不过现在嘛,太子要住,其他皇子公主们。都要住。

    说起来,承瑞从小由太皇太后抚养长大,起先是住在慈宁宫的。读书以后,搬到阿哥所。后来又因为被赫舍里抓到发烧拉肚子,由她做主,搬去了坤宁宫。

    只是后来,太皇太后又把他挪了回去,以至于到现在,他还是住在慈宁宫里。他算是比较特殊的。

    像其他人收养的孩子,包括太后收养的六阿哥,上学了之后,都要搬出原来的住所,到阿哥所去住。

    现在,把所有的未成年阿哥集中到一座大殿,每人一件三进屋子,管理起来也方便,也有利于皇子们之间培养感情。赫舍里觉得这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主意。

    这件事遂了她的心意。可另外一些事,却让她忧心忡忡。语嫣语婷渐渐长大了,七岁的小妞儿在赫舍里眼里还是小娃娃,可在太皇太后眼里。却是可以过媒定聘了。

    过年的时候,公主们去慈宁宫拜年,大公主直觉被忽略了,人家已经定了结婚对象,就是博尔济吉特氏。

    太皇太后直接把目光放到了两位未来的固伦公主身上,那算计的目光看得边上的赫舍里直发毛。

    她是一千一百个不愿意女儿嫁到草原上去的。别人不知道草原落后,荒僻。草原人野蛮,蒙昧,不知礼节,她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当年固伦温庄长公主还是哲哲的亲生女儿呢!愣是被自己丈夫给害死了。草原人,对大清的忠诚度本来就低。

    翁牛特,巴林,科尔沁什么的,离京城又远。女儿嫁到那边去,举目无情的,发生什么事情。谁管你什么固伦公主啊!女儿被欺负了怎么办?有冤无处诉怎么办?

    历来的和亲公主,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嫁到西藏的文成公主,算有名了,实际上却是个小老婆,最后还孤独终老。更不要说历史上玄烨的那几个女儿了。

    因此,赫舍里一看到太皇太后注意自己的女儿,立刻条件反射觉得她眼神不怀好意。不过,赫舍里庆幸的是,玄烨本身很讨厌草原人。觉得他们容易反水,不可靠。

    而且清朝入关已经到了第二代,已经不像当年在草原上抢地盘的时候,那么需要蒙古人这个盟友了。这个时候,打破满汉不通婚这个枷锁,才是王道。

    可惜。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几乎没可能,至少现在没可能。赫舍里也只能把这一层担忧放在心里。祈祷女儿慢点长大,祈祷蒙古的战争早点开打,让玄烨和蒙古人的仇恨结得深一些。

    说句实话,清朝公主嫁去蒙古,似乎也就是在康熙,雍正的时候多些,到乾隆朝就少了,要不然乾隆也不会把小女儿嫁给了和珅的儿子。

    有了这一层隐忧,赫舍里对太皇太后的忌惮就更深了。博尔济吉特氏的女人,惯会为娘家人谋福利,顺治深受其害。死了儿子,还以为她悔过了,没想到却是把脑筋动到了曾孙女的身上。真是不死心啊!

    说实在话,现在的局势,现在的蒙古,对玄烨的助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按照赫舍里的见解,完全可以像现代那样,建立内蒙古和外蒙古的自治区,让他们在民族性上保持独立。根本没必要嫁公主。

    可惜,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康熙十六年三月,皇帝万笀和太皇太后千秋节,照例是群臣贺笀,大家排着队来送礼。

    赫舍里人在坤宁宫里,已经能想象外面是怎样一副热闹的景象。而且,今年的万笀节,还有一项任务,玄烨要在保和殿举行殿试,并以此为定制。

    这么一来,万笀节的气氛就比往年更加热闹了。皇帝生日,普天同庆,为国求贤又是利国利民。一时间京城里士子云集,游人如织,竟成了一时盛事。

    要知道,江南文风鼎盛,可是各种思想鱼龙混杂,读书人在那儿多是因为政治因素被人利用,或结成小团体,或依附于各种势力。很难真的被收容到整个国家机器当中。

    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北方。北方相较于南方,土地面积大,人口是南方的数倍,读书人的成份相对单纯。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这些离京城较近的地方,思想较为统一。

    会试和殿试提前的消息,对于长江以北的士子来说,无意是福音。但对长江以南的士子来说,就是噩耗了。

    如今,江南深陷各种反清势力和三藩王角力的泥潭中难以自拔,读书人的脑子又是很容易被利用的。

    不过好在玄烨本身对今年江南士子的表现也没报太大期望,因此很果断地在殿试中点选了老师陈廷敬的老乡为恩科状元。

    并且免了他入翰林院实习的过程,直接一道谕令到吏部,派他到山东去做七品县令了。可别小看这七品县令。

    这是皇上亲简,而且还是琼林宴后,直接走马上任,连吏部的调教都免了。可见得皇上对这个人的重视。

    令人吃惊的是,这次的殿试前五名,全部都来自江北,而且都是一考中,就面圣,之后就领个实缺到地方上任职。

    虽然都是芝麻官儿,但对这些初出茅庐的读书人来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待遇,皇上的这种高效率让这次参加或者没参加考试的士子们大跌眼镜。

    参加并考中的自然是欢欣鼓舞,但没参加的那些无不捶胸顿足,各种懊恼。坤宁宫里,赫舍里好笑地看着志得意满的玄烨。

    “皇上此举,实在是太戳江南士子们的心了。只是一下子任命了这么多学生官儿,您就不怕他们书生气太重,无法胜任?”

    “这有什么?你以为翰林院里能教出什么官场经验?让他们直接去面对现实也好。越是底层的官员越接近民心。

    我就是要用他们毫无准备的心,却贴近民心,让他们做我眼睛,让我看到老百姓究竟过的什么日子。”玄烨叹了一声:“如今,江南民心不稳,江北就更显得重要了。”

    赫舍里深以为然:“皇上说的是啊,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皇上如今要做的,就是体察安抚收拢民心。”

    “赫舍里,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江南这块骨头,很难啃,皇阿玛没等啃动,因此有了海贼入侵,还被他们下了金陵。如今轮到朕,恐怕一时半会儿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皇上言重了,且不说当年的海贼如今已经退守孤岛,对皇上来说已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就算是眼下的三藩,皇上对付他们也只是时间问题。您之所以如此烦恼,不过是想把损失降到最低罢了。”赫舍里宽慰道。

    “哎……赫舍里啊……”玄烨闻言一把拉过老婆,让她坐在自己膝上,伸手扣住她的腰:“我根本没有你说得这么好。”

    “皇上怎么会说这种话?”赫舍里扭头看他。心说这孩子又受什么刺激了?我夸了你,你应该神采飞扬才对,怎么还是叹息连连呢?

    玄烨在老婆的脸上轻轻啵了一个:“我一直犹豫不决,已经犯了兵家的大忌,要不是我犹豫,事态不会变得这么焦灼。你知道吗?北边儿来了消息,沙俄已经全面控制了雅克萨地区,隐隐有东进的趋势。”

    “什么?他们竟这样嚣张?”赫舍里的心咯噔一下:“军机处怎么说?皇上的决定又是怎样?”赫舍里听见沙俄东进的消息,立刻就紧张了。

    和南边不同,清朝对北方的政策一向是以安抚为主,非常宽仁的。因为宽仁,导致的结果就是京城的控制力只辐射了很小的一部分地域,陕甘宁边区再往北完全都要靠联姻来维持。这其实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是啊,他们很嚣张。但军机处的意思,是攘外必先安内,目前朝廷最大的敌人,是三藩。一旦处置不当,大清将会有灭顶之灾。”玄烨如是说。

    赫舍里闻言,顿时生气了。这算是什么话?三藩王的威胁是威胁,沙俄的威胁就不是威胁了?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啊?这不是后世某光头委员长的名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儿!

    “皇上,臣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赫舍里强压着心里不舒服的感觉开口道。“但讲无妨,朕也想听听,皇后有什么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