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10章 安史之乱10

第10章 安史之乱10

    readx;就在这年,李隆基做了一个对安禄山仕途生涯影响深远的决定。他决定将原本隶属范阳节度使的平卢军(驻扎在柳城郡,今辽宁朝阳市)、卢龙军(驻扎在北平郡,今河北卢龙县)、渝关守捉、安东都护府等军事单位分拆出来另行设立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如愿以偿地成为首任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麾下军队数量达三万七千五百人。

    刚刚不惑之年的安禄山便已跻身帝国十大军区的司令员之列。

    李隆基在帝国北部边陲共设置八个节度使,从东向西依次是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和河西,此外,设立于西域地区的北庭和安西两镇大致以天山为分界线;在西南地区设置剑南节度使;南部边陲设置岭南五府经略使。

    军区建制状况反映了唐帝国“北重南轻”的军事格局,因为帝国最危险的敌人主要来自于北方。

    安禄山怀着一丝忐忑与兴奋前往都城长安面见唐李隆基谢恩。这是他与李隆基的第一次会面。

    会干事不如会来事,干得好不如皇帝印象好。深谙此道的安禄山将“一切唯上,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官场优良传统发挥到极致。

    “去年七月,俺们营州那嘎达发生了一场罕见的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无情地蚕食着禾苗。”

    地方官员大都报喜不报忧,像安禄山主动诉说灾情的并不多。这其实只是安禄山“欲扬先抑”的政治手段。

    李隆基目不转睛地望着安禄山,因为蝗灾始终是李隆基心中的一个隐忧。李隆基曾经身体力行地发动了一场全民爱国灭蝗运动。

    安禄山继续煞有介事地说,眼见百姓颗粒无收,微臣焚香祭天祷告,如果微臣心术不正,忠贞不二,情愿肆虐的蝗虫啃噬臣的心;如果臣没有辜负上天,请求上天快快驱散蝗虫!

    您猜怎么着!一大群红头黑鸟霎时把蝗虫吃得精光。

    这个荒诞的故事被安禄山讲得绘声绘色,而李隆基却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此前不知有多少官员向他禀报过千奇百怪的祥瑞事件。

    这次相谈甚欢的经历使得安禄山给李隆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次会面不久,安禄山进位骠骑大将军(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是武散官中最高阶,类似于现在的上将军衔。

    “小试牛刀”并尝到甜头的安禄山决心在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隆基又突发奇想地改“年”为“载”。李隆基与隋炀帝越来越像了。因为他们恨不得把一切都改了。

    范阳节度使裴宽进京担任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而他向李隆基推荐的继任人选便是安禄山!

    安禄山身兼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两镇节度使。虽然范阳节度使统帅的兵马未必是实力最强的,但却是各大军区中兵力最多的。

    在李隆基的心中,活跃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和活跃在东北地区的奚和契丹是两股最危险的敌人。一直战斗在抗击吐蕃入侵第一线的河西、陇右两镇将士和保卫东北最前沿的范阳镇无疑是唐帝国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部队。

    安禄山怀着喜悦的心情再次进京面圣谢恩。这次,他受到朝廷更高的礼遇。

    离别之际。李隆基特意命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正员长官以及御史中丞前往鸿胪亭为安禄山饯行。

    第二年,东北地区的形势日趋缓和。契丹首领和奚族首领归附唐帝国。

    为了笼络这两个曾经兵戎相见的敌人,李隆基将外孙女静乐公主嫁给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怀节;将另外一个孙女宜芳公主嫁给奚族首领、饶乐都督李廷宠。

    李隆基本想通过和亲为东北地区带来和平和宁静,可是这个美好的愿望却落空了,因为和平恰恰是安禄山不希望看到的。

    安禄山的升迁得益于战争,受宠得益于战争,他就像呵护自己的生命那样呵护着战争,因为战争是他从一个成功走向成功的原动力。

    安禄山奉行的原则是“有事平事,没事找事”。有叛乱要平叛立功,没有叛乱创造叛乱也要平叛立功。

    奚和契丹对于安禄山持续不断的军事sao扰终于让两个酋长愤怒了。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恼羞成怒的李怀节和李廷宠杀死了唐朝公主。再次站在了唐帝国的对立面。

    “赔了孙女又折兵”的李隆基也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因为他感觉唐帝国此刻颜面无存!

    这正是安禄山期待的!厉兵秣马的安禄山终于可以明目张胆地发动进攻了!

    实力今非昔比的奚和契丹自然难以抵抗唐军的犀利进攻。

    在李隆基最渴望胜利的时候,蓄谋已久的安禄山自然奉献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太给我长脸了!果然是良将!

    李隆基对于安禄山赏识有上升了一个层次。

    安禄山后来因为肥胖而很少直接领兵作战,可是他向仍旧不忘向朝廷进献胡人的头颅。

    阴险狡诈的安禄山将酒桌当成新的战场。觥筹交错的宴席间风生水起!推杯换盏的谈笑间杀机四伏。

    契丹诸部落那些头脑简单的酋长们根本就不会想到危险正在一步步地向他们走进!

    安禄山派人偷偷地在酒中放入毒药。美酒的醇香中透着血腥的味道。

    酒酣耳热之际,毒性发作的酋长们纷纷昏倒在地。

    安禄山一挥手。埋伏在四周的士兵一拥而上,迅速地砍下他们的首级,然后将他们的尸体扔进事先挖好的大坑之中。

    安禄山将这些人的首级作为战利品送往都城长安。

    蒙在鼓里的李隆基以至于形成这样的错觉:契丹和奚时刻威胁着帝国的东北边境,而唯有安禄山可以保证帝国边陲平安无事。

    李隆基的好大喜功导致边镇将帅们为了求取边功不惜穷兵黩武甚至弄虚作假。这无疑给帝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在唐代,虽然兼任宪衔的官员不实际主持监察机关御史台的事务。可是顶着监察部长的头衔无疑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李隆基亲自主持为安禄山在都城长安营建住宅。他对监工的宦官说:“你们要妥善地完成这项工作。安禄山的眼光很高,千万不要让他小看了朝廷。”

    李隆基精心为安禄山建造的宅邸豪华气派,不仅不惜花费重金,甚至不惜超越礼制。唐代并不是有钱就什么都可以办到的。

    帷幕全是缇绣的。

    榜筐全是金银的。

    爪篱都是金银的。

    豪华气派程度甚至超越了皇家。

    天宝九载(公元750年)。安禄山兼任河北道采访处置使。李隆基将天下划分为十五道。河北道包括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史学界对于安史之乱前节度使是否拥有行政权一直存在争议。由于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集军、政、财权于一身,所以宋朝人编写唐朝史书时往往按照唐中后期的情形推测安史之乱之前的情形。

    其实,节度使在安史之乱前只负责军事指挥和对外作战。之所以给后人留下似乎拥有行政权的假象主要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许多州的刺史兼任驻扎在本辖区内的军队的负责人即某某军使。如沧州刺史兼任横海军使。他参加范阳节度使召集的军事会议是以横海军使的身份参加。节度使可以指挥军使进行军事部署,但不等于有权干涉刺史的行政权力。

    第二,有些节度使兼任本道采访使。这样便可以对辖区内诸州刺史的履职情况进行监察,但是不是每个节度使都兼任采访使。这与唐朝中后期节度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安禄山兼任河北道采访处置使无疑可以插手河北道地方行政事务,安插亲信,排斥异己,从而为日后的叛乱进行战略部署。

    这也是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河北各郡县望风而降的重要原因。

    这一年五月,安禄山受封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自唐朝建国以来尚属首例。

    在唐朝开国功臣中,秦琼(字叔宝)和尉迟恭(字敬德)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两员大将。

    他们被民间尊奉为门神。两人为缔造唐帝国出生入死,可是他们不过才被封为比郡王低一档的国公。

    安禄山凭借严重掺水的战绩居然封为郡王,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众说纷纭的惊人绯闻

    扶摇直上的安禄山居然传出了绯闻,而绯闻的女主角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杨玉环。

    杨玉环是谜一般的传奇人物。很多人知道她的人生结局扑朔迷离。可是他的身世也是迷雾重重。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明确记载杨玉环的亲生父亲是杨玄琰。这有什么可争论的呢?

    《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爆出一个爆炸性新闻:正史的记载并不是历史真实!

    容州普宁县在哪里呢?普宁县位于今广西玉林市容县。

    杨玉环原本是容州平民杨维的女儿。这个出身贫寒的俊秀小女孩引起了一个名叫杨康的小军官的关注。杨康强行用财物将她买到家中充当养女。

    在杨康的悉心培养下,杨玉环出落成一个才貌出众的小姑娘,可是她却引起了养父上司杨玄琰的垂涎。求女心切地杨玄琰强行将她收为自己的养女。

    可是杨玉环十岁左右的时候,养父杨玄琰因病去世。杨玉环由杨玄琰的弟弟杨玄璬抚养成人。杨玉环的身世可谓一波三折!

    如此离奇的记载可信吗?不会是哪个狗仔队为吸引眼球而故意炮制的假新闻吧?

    《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由唐帝国四门助教许子真撰写。许子真可不是什么娱记,而是在国家最高科研教育部门国子监工作的国家公务员。身为学术权威的他不可能凭空捏造杨玉环的身世。

    更为关键的是杨玉环可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高贵的皇室成员,如果杨玉环擅自捏造她的虚假身世,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许子真应该不会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干这件没有意义的事。

    既然如此,杨玉环为什么从来不提自己的亲生父亲呢?

    这是因为她有她的苦衷。虽然世族势力逐渐衰落,可是唐代仍旧是一个颇为注重门第的朝代。

    虽然担任蜀州司户的杨玄琰不过是一个从七品下阶的小官,可是杨玄琰却出生于名门望族弘农杨氏。虽然家道中落了。可是杨家仍旧可以凭祖上的荣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正是作为弘农杨氏的后代,杨玉环才有资格接受皇室的挑选。如果不是拥有这样的家世,恐怕杨玉环连参加海选的资格都没有。她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山野村夫的后代。

    可以说《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是目前发现的关于杨玉环身世的最早的史料,比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早一二百年。

    可惜该碑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却有多部历史文献记述过这块石碑的内容。《元一统志》明确记载:“杨妃容州碑记,在普宁县东一百二十步”。这块碑的确曾经真实存在过!

    虽然《全唐文》和《永乐大典》全都收录了该碑的碑文,但该碑却是记述杨玉环身世的孤证,所以需要等待其他相关史料的出现与其相互佐证!

    幼年不幸的杨玉环成年后有幸成为寿王妃,可是她的婆婆武惠妃的突然去世却打破了她平静的王妃生活。

    杨玉环的公公李隆基因为武惠妃的死而体尝到从未有过而又始终无法摆脱的空虚和寂寞。

    正在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杨玉环。

    史书上没有留下这个人的名字。只是说“或奏”、“或言”。

    谁会做出这种对寿王而言落井下石的人呢?

    高力士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一直给李隆基搜罗美女!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冬,二十二岁的寿王妃杨玉环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往骊山温泉宫,而召见她的人正是已经五十六岁的公公李隆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