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21章【大梁帝国】

第21章【大梁帝国】

    田令孜就让陈敬瑄来长安效力左神策军,并在几年内升他为左金吾卫将军。∽↗∽↗,黄巢将要入侵京师时,田令孜开始为逃往蜀地铺平道路,

    他推荐陈敬瑄和自己信任的三员左神策军将领杨师立、牛勖、罗元杲为西川节度使候选人。虽然局势已经火烧眉毛了,但僖宗还是很认真的为他们准备了一次选拔考试,

    考试的方式就是---打马球,胜者就可以获得西川节度使之职。陈敬瑄不仅大饼做的好,打马球也是一把好手,

    在比赛中胜利出线,于是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西川节度使,取代了当时在任的崔安潜。当然,为了鼓励官员加强体育锻炼,唐僖宗下令,

    凡与赛者,不论输赢,人人有官做,于是任杨师立成为东川节度使,牛勖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885年末,田令孜因盐池之利与王重荣发生争执,田令孜大败,由于深知自己的行为激起了公愤,无法继续擅权,便辞去神策军中尉一职,自任西川监军,投靠了兄弟陈敬瑄。

    887年春,再次回京的僖宗下诏剥夺田令孜的一切头衔,流放端州。但由于田令孜在陈敬瑄的庇护之下,诏令遂沦为一纸空文。

    同年冬,王建擅自占据阆州,陈敬瑄觉察到顾彦朗和王建可能联手对付自己。便让田令孜写信召王建过来一起共事。

    王建收到信后,把家属留在顾彦朗身边,只身前往成都。当到达鹿头关时。陈敬瑄的幕僚李乂警告他要小心王建,陈敬瑄就后悔了。

    想要阻止,但请神容易送神难。王建没有理他,直奔成都而去,并在路上击败陈敬瑄所部,又攻占汉州,将其交给顾彦朗之弟顾彦晖,然后跟顾彦朗进攻成都,未能攻克。

    僖宗派宦官调停,但陈敬瑄和王建都没有接受。

    事情就这样一直拖到了昭宗朝。

    昭宗正巧还没有找到下手的目标,一看有人主动送上门来。大喜,陈敬瑄,算你倒霉,就你了。于是下令讨伐西川。

    文德元年(88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昭宗任命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

    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二十五日,下诏剥夺陈敬瑄官爵,

    讨伐西川之役就此拉开序幕。杨守亮、顾彦朗各自占有一方领地。也要留下人马看家护院,所以抽不出很多兵马,

    而领兵的韦昭度是个文人。不习武备,加上禁军虽然人数不少。但却没有实战经验,训练不足。纯属一群乌合之众,所以王建就成了这次讨伐的主力军。

    然而,王建既然已经得到朝廷的封地和承认,也就不急着和陈敬瑄拼命了,他一边扩充兵力,一边收拢人心。当时,绵竹地方的土豪各自拥兵自保,多者数万,少的也有千把余人,王建四处游说,

    将这些人收拢在自己麾下。这些地方土豪在当地又都有一定的号召力,王建在他们的帮助下,无论是兵力还是声势都大大增长。

    经过几年的征战,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已经基本掌握在王建手中。

    这时,昭宗因为与李克用的战斗失利,被迫召回西川的军队。可是,王建却没有跟随韦昭度回到长安,而是留在了西川,同时切断了和唐王朝的联系,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在讨伐西川的同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朱温、李匡威、赫连铎联军打败,这对昭宗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于私,昭宗对李克用一直没有好感,

    李克用出身沙陀,非我族类,而且他虽然曾帮助政府消灭了黄巢,但也曾兵临城下,逼迫僖宗再度流亡,昭宗自己也跟着僖宗饱受了颠沛之苦。

    于公,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几股势力中,李克用的沙陀军最为强大,而且李克用占据河东,对关中、北河都极具威胁。昭宗要削藩,李克用是首选目标。

    可是,开始的时候,这也只能没事自己yy一下,李克用当时兵强马壮,而朝廷却是兵微将寡,根本无法与其抗衡。

    就好比瞌睡的时候,别人给你送来个枕头一样,这时朱温、李匡威、赫连铎三人上书,表示李克用不除,终是国患,因此要继续攻打李克用。昭宗接到奏章后,不免喜上眉梢,杀了李克用固然很好,即使杀不了,出现藩镇间两败俱伤的局面也不错。

    但是,昭宗心头还是有些不安,毕竟李克用在黄巢起义中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趁着人家新败去讨伐他,从情理上说不过去。

    更重要的是,朱温、李匡威、赫连铎的军队能否再次打败李克用还是个未知之数。万一李克用胜利了,

    自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昭宗难以决断,便召开殿前会议,令三省及御史台四品以上官员讨论此事,没想到除了宰相张浚同意外,

    绝大部分大臣都坚决反对。昭宗自己又合计了半天,胜利的赌注实在太诱人了,而且在李克用败,藩镇间两败俱伤,李克用胜,三种结果中自己可以接受的结果有两种,

    比例还是挺大的。刚好这时张浚因接受了朱温的贿赂,坚持要求出兵,于是,讨论的结果是---多数服从权威,征讨李克用。昭宗任命张浚为行营都招讨,又任命几个节度使为招讨使,

    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讨伐联盟,开始向李克用的河东进军。

    李克用认为张浚所率领的中央禁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朱温虽然实力强劲,但由于宣武四周敌人众多,

    无法放开手脚进攻。对自己尚不能构成重大威胁;只有李匡威、赫连铎所率领的军队才是自己的真正对手。

    于是,他派遣少部人马去对付张浚和朱温。自己则率领主力抵御李匡威和赫连铎。张浚率领中央禁军,

    像赶着投胎一样拼了命的往前冲。边冲还边自言自语:我得再快一点,争取多为朝廷占领些地盘回来,万一被其他节度使赶在前面就不好了。

    他这一冲不要紧,直接冲到了河东第一猛将李存孝面前。李存孝虽然军队不多,但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他变戏法的弄了那么几下,张浚的前锋就中了他的埋伏,然后又弄了那么几下。张浚的前锋官就被活捉了。

    还没怎么地呢,张浚的军队就被打残了。朱温军也没有什么进展,连着吃了几个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虽然开始时还算顺利,

    但当李克用率领主力部队赶到后,就难以抵挡,一败再败,狼狈逃走了,连李匡威的儿子和赫连铎的女婿都成了李克用的监下之囚。打败李匡威和赫连铎后,

    李克用率领大军回过头来对付张浚。就那么轻松一碰,张浚军就碎了,河东战役到此告一段落。

    西川之役与河东之役,是昭宗即位后进行的两次削藩战争。但是结果却与当初设想的大相径庭:

    西川之役虽然消灭了田令孜,但却永远的失去了西川,让王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河东之役虽然确实削弱了李克用。

    但斩敌八千,自损一万。自己辛辛苦苦创建的中央禁军也就此被打残了。反而让朱温坐收渔翁之利,

    李克用被削弱解除了对其领地的威胁。助讨又提高了他的声望,使朱温得以集中精力去消灭四周的藩镇,从此朱温的实力一天天壮大起来,昭宗间接上帮助朱温成为了中原霸主。

    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天,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昭宗最后发现,自己原来是在给别人做了嫁衣,昭宗只能痛哭流涕:

    快乐是他们的,至于我自己,什么都没有。他懊恼于自己的判断失误,沮丧于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伤心于辛苦组建的禁军损失殆尽,

    恐惧于藩镇以武力相威胁。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要控制住,因为另一把大火已经烧到了眉毛,这把燃眉之火来自于宦官。

    宦官问题一直是困扰唐末政治的顽症,此时的宦官头目正是拥立昭宗即位的杨复恭。杨复恭是枢密使杨玄冀的养子,上文介绍的权臣杨复光的堂兄,其家世代权宦,他从小入宫内侍省,出监各藩镇军队。黄巢攻馅京师后,僖宗在田令孜的挟持下,仓皇离京南逃成都。此后田令孜专权,杨复恭称病退居兰田。田令孜失势后,杨复恭复出任枢密使。僖宗回京后,杨复恭任左神策军中尉、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封魏国公,赐“忠贞启圣定国功臣”。光启二年(886年),朱玫、李昌符和朝官拥立襄王李煴为帝。在杨复恭的周旋下,他的养子杨守亮率军与王重荣、李克用共同讨伐朱玫。朱玫集团内部迅速瓦解。朱玫最后被他的部将王行瑜斩杀。李煴为王重荣所杀。从此,朝廷内部,杨复恭一家独大。

    杨复恭在扶立昭宗后,自以为天老大,他老二,皇帝只能排到第三,虽然他自己没有老二。要是没有他的立排众议,就不会有昭宗的君临天下,所以很是骄傲蛮横,不可一世。但昭宗不是僖宗,他即位的时候已经二十二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所以不像他哥哥唐僖宗依赖田令孜那样依赖杨复恭。每当想到顺宗、宪宗、敬宗皆死于宦官之手,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乃至自己的父兄懿宗和僖宗都由宦官所立,他就如坐针毡,惴惴不安。昭宗深切地感到此辈不除,不要说大唐中兴无望,就连自己的道:“杨复恭,拿命来吧。”

    一次,昭宗的舅舅王瓌要求出任节度使,昭宗问杨复恭可否予以任命,杨复恭对昭宗说:“吕产、吕禄败坏了汉朝;武三思败坏了唐朝。

    外戚一定不能用为封疆大吏,否则,等他有了地盘之后,一定不听朝廷的指挥。”

    因此,王瓌没能当上节度使。后来,杨复恭担心王瓌同自己争权夺势,先是主动提出让王瓌出任黔南节度使,

    然后在他赴任途中,派亲信把王瓌所乘船只弄沉,就这样王瓌一家老王瓌因船坏而遇难。

    不久,昭宗得知王瓌的真正死因,更加下定决心要将其铲除。

    杨复恭为了巩固政权,广植党羽,认了不少文武官员为干儿子,并把他们派往各地任刺史,把持地方政权,号称“外宅郎君”。又收了六百个宦官为干儿子,派往各地做监军,

    牢牢控制军队。为了除掉杨复恭,昭宗打算对杨复恭的干儿子们进行拉拢,挑拨双方的矛盾,从内部搞垮他们。

    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胡弘立,勇武过人,官兵们都很怕他。昭宗用计离间杨复恭和杨守立的关系,

    让他两个人相互攻击,以便趁机除掉杨复恭。一次,昭宗对杨复恭说:“你的那个叫守立的儿子,我想让他到宫里担任守卫,

    你把他领来吧。”杨复恭不知是计,还乐滋滋的以为可以再次在皇帝身边安插自己的人,所以很快就把杨守立领进宫内,昭宗当即封他统领六军,并赐姓为李,赐名顺节,宠信非常。

    杨守立果然上钩,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开始同义父杨复恭争夺大权,他经常向皇帝打小报告,揭发杨复恭的种种不法行为。

    昭宗笼络住杨守立以后,便对杨复恭不再假以颜色了。一天,昭宗和宰相们正在延英殿商量藩镇叛乱的事情,

    杨复恭有事要面见皇帝,让轿夫一直把自己抬到大殿之上,直到皇帝跟前才下了轿。宰相孔纬对此十分气愤,

    便对昭宗说:“陛下身边就有反叛之人,何况那些鞭长莫及的地方?”昭宗听到后假装大吃一惊,忙问是谁。孔纬指着杨复恭说:“就是杨复恭!”

    杨复恭连忙对昭宗说:“臣岂是背叛陛下之人!”孔纬说:“杨复恭不过是您的一个奴才,竟然乘着轿子来到大殿。而且他还广结党羽,到处认干儿子,这些人不是掌典禁军就是节度使,这不是明显地要造反吗?

    ”杨复恭急忙辩解道:“我收养壮士是为了广收人心,更好地辅佐皇帝。”这时候,

    昭宗厉声说:“你说这些都是为了收拢人心,替国家着想,那为什么不让他们姓李而姓杨呢?”问得杨复恭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