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一十章 苏沃洛夫行动

第四百一十章 苏沃洛夫行动

    随着德军新一轮进攻高潮的来临,库尔斯克方向的战局重新变得危机起来的时候,苏军最高统帅部没有迟疑太久,也没有打算等到十分理想的时候再展开反攻。原因很简单:德军的航空能力似乎空前加强了,没有人能够保证如果对手进攻到预定战线的时候作战行动是否有可能暴露。

    同很多行动一样,乌克兰方向的战略反攻也是自基辅还没有陷落的时候就有初步构想,自一九四二年初的时候就开始秘密的筹划的了。

    开战很长时间以来,苏军给德军的一个印象都是尽可能的依赖炮火的集中使用和精锐的轻步兵。装甲和航空力量即便有效的运用也是为了掩护步炮兵的行动,在航空装甲力量作用比较大的乌克兰平原地区,苏军向来是畏惧同德军进行主动性的战略决战的。

    不过当张伟开始对二战苏联工业体系了解更多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不少煤矿地区的丢失,苏联在火炸药方面的瓶颈实际上比要比机械工业更大。苏联的冶金和机械工业虽然相比德国同样有很大差距,但相比较而言这个比较吃劳动力的行当同德国的差距还不那么明显。仅仅是在质量上:同穿甲弹的加工能力到装甲钢的实际水平,整个战前及战争初期的工业体系同德国是有明显差距。

    然而,装甲兵器及航空攻击兵器相关的地面柴油和低标号汽油方面,则是苏联相比此时德国唯一的长处。如果同德军比拼火炸药和步炮兵,并不能完全发挥此时苏联所拥有的全部比较优势资源。

    从这个角度上说,就不能单纯从“损失比是否有利”“战役是否有利的”的简单角度考虑了。只要苏军在乌克兰方向上不出历史上一九四二年夏天哈尔科夫附近那样的失利,或者历史上战争初期那种一比十左右的悬殊的技术兵器损失比,哪怕是历史上库尔斯克会战那样的结果,都是有可能争取到战争主导权的。

    为此,在经过开战之后一年左右的不断积蓄实力和锻炼性的交锋之后,随着苏军在航空、装甲两个方面软硬实力的恢复张伟判断同德军在乌克兰战略方向展开一次战略决战的机会已经到来了。因此就策划了类似一九四四年“巴格拉季昂”那样作战行动的“苏沃洛夫行动”

    相比虽然在上一次“卫国战争”也就是抵御拿破仑入侵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太闻名的巴格拉季昂亲王,曾经在拿战时期歼灭过法军三个集团军并对俄军军事体系有过更多影响的苏沃洛夫很显然是个更著名的人物。这也很大期望着苏军更重要的目的:在德军巅峰时期获得一次比历史上的巴格拉季昂更重要的胜利。

    从战争规律中:张伟也总结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对方有准备且不犯严重错误的情况下,针对敌防线主动发动的进攻作战明显不如在对方攻势尽头时所展开的反攻。

    所以这一次进攻作战也在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进行到最激烈最关键的时候展开大规模反攻。

    投入战役的苏军兵力和装甲兵器并不比历史上的白俄罗斯战役或库尔斯克会战苏军兵力更强,仍然是二百四十万左右总兵力、其中一百四十万左右的作战兵力、不到一百个相对而言比较满员的步兵师和十二个坦克军与机械化军、三万多门八十二毫米口径及以上的迫击炮与火炮、五千二百辆左右坦克与自行火炮。此时虽然还没有历史上水平的西方援助,但因为巴巴罗萨时期损失的民间卡车更少、之前一年间的消耗也明显比历史上巴巴罗萨战役时期更少的缘故,还是能够做到在主要战略方向上让二百四十万人左右的战区力量拥有二十万以上的载重卡车,实现最基本标准的摩托化,满足运动进攻作战的所需。

    苏军的这种大规模作战准备当然没有完全隐瞒住,但此时身为穿越者的希特勒显然并不畏惧在此时同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大规模战略决战。或者说:这正是此时德军重创苏军装甲与航空力量的一个绝好机会。

    不要说此时德军在航空汽油方面比历史上的一九四三年更大的优势、更强的对地作战能力所主导的制空权。就是装甲力量的对比也今非昔比。

    历史上的战争中后期,德军有过一段“质量优势对数量优势”的时候,如一九四三年后期到一九四四年上半年,但很大一部分新装备要防备诺曼底登陆所以没有凭借质量优势改变东线战局。

    此时的德军则远非白俄罗斯战役时可以相提并论,不论在战略与后勤上还是装备上都是如此。经过战争初期的全面动员,德军在整个东线的装甲力量已经达到七千八百辆坦克自行火炮的规模,在乌克兰与库尔斯克方向上的装甲力量也达到了四千二百辆左右的规模。这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德军为了比较保持突出的训练和燃料规模比较有限的缘故不得不控制坦克装甲力量的总规模在不超过一万两千辆左右的情况下

    坦克装甲力量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威力比四十八倍径七五炮威力更低的坦克歼击车和坦克炮。按照测试:强大的六十倍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就几乎可以在有效范围内威胁如今苏军的大部分坦克装甲车辆了,对于一些苏军特殊型号的装甲力量,发射高速钨芯弹的也能够进行有效威胁了。德军坦克装甲型号结构也更为合理:基本以五十吨坦克为核心,配合机动能力更好的三十吨级坦克显然在机动作战可以发挥更多作用,而不是自己有些吃不定,实战表现并非特别突出的四十吨级坦克。

    而苏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同德军即便在二战最后一年也显然没有优势的损失比,这些情况让这位身为穿越者很有信心:如果苏军打算同此时的苏军展开一场库尔斯克式的战略决战的话:那有很大结局是失利一途。

    当然,张伟决定同德军展开战略决战也不是没有一些底牌:张伟发现,苏军那些地炮改装而来的坦克炮在寿命上实际上有很大潜力可挖。如果透支到几十发左右的有效寿命、突击炮布局成为主要反坦克力量,将很大程度上改进坦克作战能力。所付出的对付地面目标能力不足的代价,完全可以由步战或火力支援车一类的兵器更有效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