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一代权臣在线阅读 - 004 礼仪之争

004 礼仪之争

    秋仪之等人乘船南下,顺道饱览运河两岸风光、沐浴和煦春光,又免了旅途辛苦,一路之上十分适宜。

    可不料在横渡长江之时,却遇到横风逆流,一条大船被滔滔长江蹂躏得毫无还手之力,更让秋仪之这群不熟水性之人苦不堪言,就连他们随行携带的那些马匹也在惊吓之下病倒了几匹。

    这几匹马可是秋仪之的宝贝疙瘩,见状便忙令艄公水手就近靠岸,高价寻找郎中兽医,精心医治了十几二十天,这才再次启程南下,去山阴县赴任。

    江南道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抬眼所到之处,无不长满了水稻小麦;道路两旁种了一排排齐整无比的桑榆树木;便是仅有的小片空地,也都种植了各色蔬菜——丝毫不见其他地方随处可见的荒芜土地。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使之贫。古人诚不我欺也!”秋仪之骑在马上默默吟咏道。

    进了江南道首府建业城,秋仪之便按规矩,要去拜访江南道刺史殷承良。

    江南道府衙门原本是本朝圣祖武皇帝巡视江南时候的一处行宫,修建得极是富丽宏伟,然而刺史殷承良却不在此处办公,而常驻在南京城一处名为“青崖观”的道观之中。

    秋仪之按着府衙差役的指点,这才找到这处道观。

    道观门前果然有哨兵看守,秋仪之通报姓名、递上名帖、塞了赏银之后,又等了许久,才在一名小道士的引领下进了这道观大门。

    不料这处这“青崖观”却没有没有半点道观样子,却更像是一处修建得极为雅致精细的园林。

    这座园林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方寸之间便设置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典雅景致,便是一树一花、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的摆放都经过了反复推敲,真正到了多一份则嫌多、少一分则嫌少的境界。

    秋仪之虽然年轻,却也见过不知多少大世面,然而见到这样人间仙境一般的园林景色,也不禁放慢了脚步仔细观赏起来,心中却暗想:“此处虽非自然形成,却也丝毫没留下人工穿凿痕迹,比之皇宫御花园似乎有所不足,却也远胜老丞相杨元芷当年的府邸了。”

    秋仪之走了有移时,才在一处清净小屋前停下,却听带路的小道士说道:“呶,殷大人就在那间书房里了,你这就去拜见吧!”说完,却站在秋仪之身前没有离开。

    秋仪之便拱手道:“多谢小道长引路了。”说罢便向书房走去。

    那小道士见秋仪之没有半点赐赏银的意思,心中果然不快,骂了句:“吝啬鬼!乡巴佬!”扭头便走了。

    秋仪之也是耳根清明之人,听到小道士这两句骂,虽未动气,却也只能苦笑两声,继续向前走去。

    待到书房门前,秋仪之整理一下衣冠,略略拱手,朗声说道:“恩科进士及第、钦点山阴县令秋仪之,特来拜见刺史殷大人!”

    书房之内出来声音道:“不必多礼,秋大人就请进来吧!”

    秋仪之轻轻推开大门,却见一人年纪有四十来岁,身材欣长、面目舒朗、留着三捋长须,身穿素袍、头戴儒巾,正手提一支湖笔,站在书案之前临摹书法;旁边则站了个四十岁上下的儒生,正在屏息观看。

    那写字之人将一行字写完,这才不紧不慢地放下笔,笑盈盈地对秋仪之说道:“哦,你便是秋县令了。你这份名帖可不寻常,乃是用四川极好的竹材制成,至于上面这行字更是了不得,我猜乃是名士秦老先生的手笔吧?”

    秋仪之见此人甚是风雅,又轻易说出自己名帖来历,便已猜出此人身份便是江南道刺史殷承良,却不知该如何应答,只回了一句:“正是。”又道,“大人便是殷刺史吧?下官这厢有礼了。”说罢便是一揖。

    殷承良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却继续这份名帖的话题,说道:“秦老先生乃是一代名士,他的墨宝更是当世稀品。就算是朝中大佬要求他老先生一个字,也是极难得的。不知秋大人有怎样缘分,竟能劳动他老先生为你写了这么长一行字?”殷承良一边说话,一边忍不住又提笔临摹了一遍。

    秋仪之忙答道:“下官乃是微末小吏,哪里有这样的福分?不过是下官的兄长同秦老先生有些姻亲,这才替我求来了这行小字。下官原也以为没什么稀奇的,经大人这一点拨,才知道其中的价值!”

    殷承良意犹未尽地放下笔,说道:“秋大人年纪轻轻,前途不可限量,当然不会执着于这方寸之物了,这份气魄,老夫可是望尘莫及啊!”

    这已是非常明显的暗示了,要的就是秋仪之将自己这爿名帖赠予殷承良。

    秋仪之是心思如何细密之人,自然听出了这言外之意,只是这封名帖乃是兄长郑淼临行之前特意送给自己的,实在是不愿割爱。于是秋仪之只当没听懂殷承良的话一般,谦逊道:“殷大人过谦了。下官乃是后生晚辈,大人这番话,叫我怎么承受得起?”

    殷承良闻言,知道是秋仪之不接灵子,脸上掠过一丝不快,随即笑着起身,从一旁书架上取下一片巴掌大小的物件递给秋仪之。

    秋仪之接过仔细一看,竟是江南道刺史殷承良的名帖——只见这封名帖乃是用象牙打磨而成,上面书法却是河洛王郑华的亲笔。

    又听殷承良笑盈盈地说道:“我这片名帖虽比不上秋大人的,却也不是什么俗物,愿同大人交换,不知大人是否愿意?”

    站在一旁的那人也随声附和道:“殷大人这样礼贤下士,也算是士林之中的一段美谈了啊!”

    要是按照官场风气,秋仪之遇到这样情况,定然要将自己的名帖奉上,至于殷刺史的这份也是万万不敢收下的。

    然而秋仪之却自有主意,极恭敬地将殷承良的名帖轻轻放在书桌案上,又随手取过自己的那份收入囊中,说道:“下官是何等样人,岂敢如此僭越?还请大人收回成命吧!”

    殷承良见自己碰了个硬钉子,已是十分不悦,却念及秋仪之毕竟是进士出身、朝廷命官,不便巧取豪夺,便只好“哼”了一声,一屁股坐在交椅之中,沉着脸问道:“不知秋大人此来,所为何事啊?”

    秋仪之见殷承良摆谱,便也正色道:“在下受了吏部指派,外放山阴县令,这厢是来向大人报到的。”说着,便双手将吏部文书呈上。

    殷承良接过文书,看也不看,随手放在一边,问道:“殷某就在这穷乡僻壤,许久未曾领略抡才大典盛况,不知秋大人高中第几名啊?”

    秋仪之拱手道:“下官点中二甲第六名!”

    殷承良笑道:“原来是大汉前十名的大才子,外放到山阴县可真是屈才了啊!”心里却想:看你这个不识时务的样子,怪不得入不了翰林院,看你这辈子前程也就如此了。

    殷承良这句冷嘲热讽甚是刻薄,竟让秋仪之一时想不出不卑不亢的反驳之语来。

    却听殷承良又接着说道:“既然是天子门生,圣人学徒,怎么竟一点礼仪规矩都不懂呢?”

    秋仪之听了一怔,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失礼之处,便道:“还请大人指教。”

    殷承良又“哼”了一声,却自持身份不愿回答,却对一旁站着那人说道:“蔡大人,你是越州知州,秋大人这山阴知县是你的属下。这点礼仪,不如就烦劳你指点指点吧。”

    秋仪之这才知道这个点头哈腰之人,原来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刚要行礼,却听这越州巡抚蔡敏语气极为生硬地说道:“见了刺史大人,难道不懂得下跪参拜吗?”

    秋仪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殷刺史求名帖不成,便要在上下礼仪上做文章,好扳回一城。

    然而秋仪之自小就被当时还是藩王的当今圣上郑荣认为螟蛉义子,平生除了皇家的几个长辈之外,只拜过师傅钟离匡、老丞相杨元芷等寥寥数人而已。他又生就一副不知天高地厚、争强好胜的个性,又岂能向这殷承良下拜?

    索性秋仪之出京之前,为此事专门向郑荣请了一道圣旨。

    于是他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只精心包裹的小匣子,在殷承良和蔡敏疑惑的目光下缓缓打开,从中取出一张用黄绫裱好的纸,依旧十分恭敬地递到殷承良的面前。

    殷承良带了二十分的不解,接过纸张,刚看了一眼,便吓得立即站起身来,将这巴掌大小的一张纸高举过头,“噗通”跪在地上,拜了三拜,高呼:“万岁万万岁!”

    身旁的越州巡抚蔡敏大惑不解,忙问:“殷大人,你这是做什么?”

    殷承良怒视他一眼道:“这是圣旨,你不得无礼,还不过来参拜?”

    蔡敏闻言大惊,膝盖一软,也朝着那张毫不起眼的纸张跪了下来。

    行过大礼之后,殷承良才将手中那张纸递给蔡敏,蔡敏哆嗦着接过,手掌平坦捧在手心里观看,唯恐将这纸张捏破了。

    只见这张小小纸片之上,只写了短短一行小字:“秋仪之遇官不拜”和落款“钦此”二字,倒是旁边一个刻了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印章占据了纸张大部分的面积。

    “传国玉玺!”蔡敏城府远不如刺史殷承良深厚,不禁惊叫起来。

    殷承良见蔡敏这幅惊惶的样子,心中颇有三分不屑,于是定了定神,起身从蔡敏手中取过纸张,甚为恭敬地奉还给秋仪之,换了一副表情询问道:“皇上既有这样旨意,我等微末小吏,自然受不得秋大人一拜了。”

    秋仪之接过圣旨,重新封存在小匣子内,又小心藏入怀中,这才说道:“两位大人的官声人品,学生都是极佩服的,无奈圣上有这样旨意,学生却不敢违逆,只好有所失礼了!”

    殷承良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又接着问道:“只是其上未写明原因,不知圣上为何又此旨意,还请秋大人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