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一代权臣在线阅读 - 100 收复金陵

100 收复金陵

    秋仪之一想到当年在幽燕道,自己同这位义父无话不谈、偶尔还能耍点小赖的景象,再对比今日心中有正经话说还得挑挑时间的情景,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他真想找个人一吐心中抑郁,然而他相熟的人中——这份心思同皇帝当然是不能讲的;师傅钟离匡忙于辅佐参赞,不能随意打扰;尉迟家的父女二人身负护卫皇帝的重任,不能稍离半步;李胜捷还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愣头青;林叔寒虽也已过江,却被自己安排在别的船上;至于温灵娇、忆然二女,则不知远在天涯海角何处……

    正在秋仪之枉自嗟呀的时候,船下的赵成孝派了“黑颈蛤蟆”过来向秋仪之询问下一步的行动。

    秋仪之知道这“黑颈蛤蟆”嗓门大,唯恐他乱喊起来吓到皇帝,便赶紧收回心神,低声对他说道:“你不要说话,去叫赵成孝上来,我有话要说。”

    这“黑颈蛤蟆”虽然做事雷厉风行,却是个没有主意的人,听了秋仪之的命令,也没有二话,就又赶紧下船去将赵成孝请了上来。

    赵成孝见了秋仪之的面立即问道:“大人,我军士气正高,又没有损伤兵马,为何不下令乘胜追击?”

    以秋仪之现在的身份处境,即便是对赵成孝也是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只好解释道:“皇上有旨,要我等在码头上护卫。你这就指挥兄弟们就在燕子矶码头上驻扎,不得擅离一步,知道了吗?”

    这样的命令赵成孝固然有些不解,然而他知道秋仪之说话做事,必然有他的原因,也就只好答应下来,随即攀援下船了。

    没有皇帝的旨意,秋仪之不敢乱说乱动,更不敢擅自离船,只能趴在船边观看船下动静,见赵成孝果然按照自己的指令,将两百多人的队伍重新集结起来,就在码头旁边列阵,也不知在防备着什么人。他又见这些列阵的亲信兵士,除了个别略有轻伤之外,没有折损一人,心中更觉欣慰,便索性搬了甲板上一个空箱子,坐了下来,心中不知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

    船下官军攻势倒是异常顺利。

    郑荣派遣出去的几路兵马,乘胜向岭南军发动攻击。领军的将官充分发挥老幽燕道军队作战灵活的传统,对挡路的守军能够攻击便攻击,不能攻击就另寻岔路小道绕将过去。岭南军也确乎在城中安排了一些陷阱埋伏,可官军行动不局限于一房一屋的得失,战事稍有不利,就立即后撤绕路而行,宁愿保持高速机动穿插,也不肯同敌军鏖战。

    官军之所以行动的如此迅速,乃是奉了皇帝的亲自部署,要将金陵城率先封闭起来,因此分派出去的人马虽有二十来支,目标却只有三个——就是金陵城那分别朝向东、南、西的三道大门。

    约过了两三个时辰,官军几路人马终于将金陵三道城门全部占领,并迅速将岭南军在城墙上部署的少量军队全部消灭俘虏,进而将金陵城墙控制在手中。

    至此,虽然朝廷登陆的部队数量,相对岭南军在金陵城中的守军依旧处于劣势,然而就凭着这些劣势兵力,在正确战术的指导下,成功地将城内城外的岭南军分隔开来,已然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城中战报传来,郑荣欣喜万分,以为郑谕已被自己堵在金陵城中,只要仔细搜检,便能将他抓住,那这岭南王之乱便能一举平定了。

    原本郑谕确实是在金陵城中,然而当巧不巧,昨天一早,郑谕听到情报说是官军除意图在金陵方向登陆之外,另准备同时攻打镇江、江阴两地。因此,他想着金陵城防备准备已久,即便朝廷大举来攻,也未必就能够迅速攻下,故而在春分——也就是皇帝同他两位儿子约定的南下攻击之日——的前一天,离开金陵赶往江阴去了。

    就是这无意之举,救了郑谕一命。而现在在城中指挥作战的,就只有老将军孙浩。

    孙浩乃是岭南王府的一员宿将,指挥作战最讲究稳定扎实,而颇缺临机应变的本事。若按照郑荣一开始的想法——占住燕子矶码头之后,先等候江北主力到达,观察之后再作进一步行动——那孙浩虽然应对迟钝一些,但以他的作战经验,从容部署,即便最后依旧失败,却也未必不能坚持一段时间。

    可不料郑荣听了钟离匡、秋仪之的建议,临机变化,一通疾风骤雨一般的袭击之后,居然依靠不多的兵力,将整座金陵城拿了下来。

    如果此刻岭南王郑贵尚在军中,或许还能立即判断形势,实施相应对策:要么仗着人多势众,立即组织反攻;要么索性舍去金陵不要,携带搜刮来的金银钱粮,突围而去。

    可是孙浩既没有这样的反应,也没有这样的魄力,他只知道这座金陵城乃是江南道的支柱,一旦在自己手里丢了,那岭南军就很难再占住江南了。于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孙浩只能传令下去,要城中各处守军,严守关节要害,静候郑谕从别处调兵前来援救。

    可这金陵城占地极大,城中街巷地形又极为复杂,分兵把守难以互相联络配合,只能给敌军留下一个可以各个击破的好机会。

    而官军这边也没闲着,亲自担任前军统帅的皇帝郑荣,深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不断派出熟悉金陵城中情况的兵士,四处打探情况,城中的情报消息源源不绝地传到他耳中。

    在知道岭南军采取保守防御态势之后,他便严令麾下将士继续坚守已经占领住的城墙,同时派出轻快小舟,催促江北大军立即启航渡江参战。

    真是天助郑荣,仲春时节,忽有北方寒潮袭来,江面上挂起不大不小的北风,自北往南渡江的大小船只,驾着这略带寒意的风势,如同离弦之箭,迅速渡过长江天堑,汇集到金陵城下。

    郑荣见麾下集结起来的将士兵丁越来越多,自己的信心也是越来越足,连夜发号施令,指令将士全力攻击金陵城中尚在岭南军手里的要害之处。

    此时,官军人数依旧少于岭南军。然而相对于保守迟钝只知固守的对手,官军作战极为灵活,往往能在小范围集中起比岭南军多几倍的人马。而岭南军这边却因沟通不畅,作战时候缺乏配合,只能被官军逐一分隔包围,各自为战。

    这样的军队,即便作战能力再强,也没法同战斗力一样不弱的禁军抗衡,只能一个个被逐一消灭。

    当金陵城中的岭南军大部被歼时,距离皇帝御驾登陆过了只有不到一天,原本占据金陵城各处的岭南军,现在只剩下区区一个江南道府衙门还在固守,在里头指挥的正是现在金陵城中的岭南军最高指挥——老将孙浩。

    此刻道府衙门已被官军团团围住,只要皇帝圣旨一下,别说是猛攻进去了,就是外头的官军将士一人一脚、人踩马踏,也能将道府衙门这弹丸之地碾成齑粉。

    然而郑荣有意收买人心,听说孙浩还在道府衙门固守,便执意下船,想要劝降这位老将军——毕竟岭南军中孙浩资历深厚,如果他能够降服朝廷,那岭南军的士气必然大受打击,今后交战起来也会轻松不少。

    此时金陵城各处已被扫荡干净,皇帝郑荣在众多兵士的护卫之下,已是能够放心大胆,从容下船沿着略加清扫的街道,一路往道府赶来。

    金陵城去年以来,两易其手,经过几场大战,变得颇有几分破败,到处是都是残垣断壁和斑驳血迹,就连原本热闹无比的秦淮河畔的饭馆青楼也都是家家掩门闭户,不再开张。

    秋仪之是见过金陵城这花花世界、烈火烹油的景象的,见到今日这副冷清死寂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分。而皇帝郑荣却正在首战告捷之时,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只觉得路上走了没一会儿,便已到了江南道府衙门前。

    道府衙门果然被朝廷官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别说是大活人了,就是一只苍蝇老鼠都未必能从重重包围之中进出。

    郑荣见状,询问过前军指挥的将领之后,便叫人竖起旗杆,升起金龙大旗,下旨道:“找个嗓门大的,替朕叫老将孙浩出来,朕要同他说话。”

    秋仪之闻言,立即叫过“黑颈蛤蟆”吩咐了几句,便让“黑颈蛤蟆”上前高声叫道:“奉旨,传孙浩将军出来讲话!”

    “黑颈蛤蟆”一个破锣嗓子果然极为洪亮,喊叫了没有几句,便听衙门里传来回答:“知道了,请稍等片刻。”

    过了约有一盏茶功夫,却见衙门正门旁边的山墙上爬出几个岭南军兵将,为首一人须发尽白,正是老将孙浩。

    郑荣正在得意时候,起身上前朗声说道:“孙将军,还记得朕吗?一别不知多少年了,别来无恙啊?”

    原来是孙浩自打郑贵还在做皇子时起,就跟着这位岭南王,故而早年也同幽燕王郑荣见过几面、说过几句,因此孙浩拱了拱手,答道:“皇上,请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施礼……”

    孙浩虽然资历颇深,却毕竟是个武夫,说完了这句“寒暄”话之后,便不知如何应对,再也无话可说了。

    却听皇帝郑荣又道:“孙将军现在叫朕一声‘皇上’,这两个字就足够朕受用的了。怎么样?念在你同朕之前有过几面之缘,不如就降了吧?你投降之后,依旧当你的将军,朕绝不为难,如何?朕言出必行,还请老将军放心。”

    皇帝正同孙浩讲话,身旁的秋仪之却是一阵紧张,慌忙命令手下弩手就位,密切观察山墙之上是否有敌军的弓手、弩手准备狙击皇帝,一旦发现就要立即射杀。

    对面却见孙浩拱了拱手,答应道:“皇上说话,一言九鼎,还在当幽燕王的时候,便天下闻名了……末将没有什么不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