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〇章 然后呢?
西夏! 一支不容忽视的势力。 如果从1038年李元昊正式建国算起,尚未有百年。但如果从李继迁时代,甚至更早的唐末拓跋氏成为定难五州节度使开始,党项人已有数百年基业。 其存在比宋辽两国都早,直到蒙古兴起,成吉思汗死后才正式灭亡,存在的时间远超过辽金两国,比南宋也只是早亡了几十年而已。 西夏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盘踞西北,与宋辽两国都曾有过战争,也曾向两国称臣,反正两国始终不能将其奈何。西夏就这样在宋辽夹缝之中顽强生存,直至现在。 辽国末年,女真兴起于东北,开始进攻辽国。当时西夏坚定地站在辽国一边,帮助契丹抵抗女真。 天祚帝于鸳鸯泺大败之后,败走阴山,金将完颜娄室紧追其后。西夏国主派李良辅率领三万兵马出击营救,与完颜娄室大打出手,结果不敌女真军,于野谷大败,死伤数千人。 西夏撤军驻守可敦馆,金国元帅完颜宗翰则遣完颜娄室戍守朔州,两军暂时处于对峙局面。 当时金国策略是全力南下攻宋,因此力求西部边疆稳定,所以对西夏采取了怀柔政策。二太子完颜宗望甚至亲赴阴山,与西夏谈判。 西夏虽与契丹人友谊长存,但见辽军节节败退,大势已去,不得不与金国和解,和睦相处。 虽说是和解,只是没有直接交战罢了,彼此还是相互提防的。 金国之所以把耶律余睹摆在大同府,多少有将其作为金国腹地与西夏之间的缓冲之意,让双方都能安心。 但如今随着耶律余睹的谋反,以及完颜娄室在关中与延安府的步步推进,金兵日渐逼近西夏边境。 虽说没有进攻西夏的行为,但已经算是陈兵于国门之外,西夏难免会有切肤之痛。 如果接下来金兵灭了契丹兵马,进驻大同府,完颜娄室再入府州,那西夏国主恐怕将会寝食难安。 所以徐还说:别忘了西夏人。 撤退到阴山脚下,天祚帝最终也是这个做法,可见阴山河套之地确是有暂避锋芒,休养生息以图来日的条件。 且折彦野如今在大同府,如果契丹与府州联合,互为奥援,可以与金兵对抗周旋。如果金兵穷追不舍,则势必给西夏造成沉重压力。 何况如今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南征江淮,势如破竹,一旦南渡的赵构撑不住,宋国彻底被金国所灭,西夏则陷入唇亡齿寒的地步。 到了那时候,女真人还会友善地怀柔西夏吗?还会容忍这只西垂猛虎躺在卧榻之侧? 西夏国主与党项贵族们不傻,为了自身安危,他们一定很乐见阴山河套,府麟二州有个缓冲势力存在,为他们阻挡女真的强大兵锋。 不说公开支持,或许能暗通款曲,至少能让女真人有所顾忌。 毕竟金国现在主要是南征,如果不希望西垂动荡,绝对不会把西夏逼得太紧。 这便是契丹和府州的机会! 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谋取一席之地,求得一线生机。 徐还解释完毕,众人纷纷点头,确实有些道理,撤退到云内州,阴山河套之地倒确实是一种上佳选择。 萧战问道:“那是不是还要派人出使西夏?” “不必!”徐还摇头道:“大国博弈,很多事心照不宣,只要到了那个局势,西夏国主明白,金国皇帝也心里有数。” 余里衍低声道:“阴山脚下水草丰美,河套之地物产丰富,如果能休养生息,我契丹倒是真有兴复可能。” 徐还点头道:“嗯,而且阴山再往西北,也是契丹人的地盘。” “林牙大石!” “没错!” 耶律大石,契丹人都熟悉的林牙大石。 林牙,辽国北面官职,属枢密院,是个文官。但担任林牙的耶律大石绝不是舞文弄墨之辈,而是个骁勇战将。 当初宋金海上之盟,约定南北夹击辽国。天祚帝率主力在北方抵抗金国,耶律大石不过数万兵马守在白沟前线,生生阻击了童贯率领了十数万宋军。 此人能耐,众所周知。 后来耶律大石被金兵俘虏,曾被迫引金兵追击逃奔阴山青冢大营的天祚帝。不过随后耶律大石便逃脱,前去投奔天祚帝。 然而生性多疑的天祚帝对其并不信任,以至于耶律大石心中不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等二将,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 如今在西北回鹘城,收拢契丹残余势力,并吸纳周遭各部牧民,渐渐聚拢了一支不小的兵马,据说已经有设帐称汗的实力。 不过毕竟尚未称汗称帝,西辽尚未建立,如果以公主耶律余里衍为号召,复立辽国。势必能抢在耶律大石之前吸引契丹残部,如果有可能,能让耶律大石率部回归则最为完美。 虽然这些设想很遥远,但众人还是不禁为之心动。 “撤退阴山倒无不可,但无论是金国还是西夏,都不会允许我们坐大的。”秋荻夫人一句话,泼出一盆凉水。 呃…… 徐还讪讪道:“这也是无奈之举,夹缝中求生嘛!” “然后呢?” “这个……” 徐还无奈道:“眼下自保为重,等候时机,再做图谋。” “什么时机?” “金国内乱,或者我大宋兵马北伐。” “宋军何时……能够北伐?” 契丹人没有直言,但徐还心里明白,他们肯定是在想宋国如今自身难保,北伐似乎是遥不可及的痴人说梦。 而且无论金国南征成功,或是彻底失败,都有可能掉转枪头对准阴山河套,这是契丹人最为担心的事情。 徐还沉吟片刻,笃定道:“宋军北伐,不会很远……如果可以,希望来日是我亲自率军北上……到时南北呼应,断不至让你们独抗金兵。” 众人想起徐还这段时间的作为与能力,又看看紧靠在他身边的柔福帝姬,大多数人心中都不同程度地选择了相信。 秋荻夫人对这个男人的豪言壮语颇为笃定,可若来日他真的率宋军成功北伐…… 然后呢? 契丹人会怎样?他又会怎样? 然而嘴唇微动,欲言又止,这句“然后呢?”始终没能问出口。 也许现在不是问的时候,也许她不想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