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 会笑的孩子有福气
等待时机是个漫长的过程。 整个绍兴二年,宋、金、夏三国各自忙碌内政,边疆安宁,没有丝毫冲突,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可言。 徐还一直赋闲在家,除了暗地里悄然进行一些布局之外,整日里无所事事。 不过悠闲也并非全无坏处,一年之中,徐家倒是添了好几桩喜事。 绍兴二年四月,黄若彤怀胎十月,瓜熟蒂落,产下一子。 次子诞生,徐还格外高兴,欣然给小儿子取名徐承业,从临安往凤翔府送去的大量的滋补品,衣服鞋袜玩具,小家伙到会打酱油之前的用品基本不缺了。 这些都是柔福帝姬亲自打理,对侧室夫人与庶出子嗣一视同仁,多有关照。 孩子出生之前,眉山苏家专门派去了些许稳婆、乳母,生产之时得以母子平安,徐家二公子一落地便被妥帖照顾,让人放心不少。 黄若彤是皇帝圣旨赐婚的,兼之徐还身份,宫中孟太后与官家赵构都有赏赐,还因父母功劳,赏了小家伙长安县男的爵位。 相熟各家也都纷纷送来贺礼,一切看似很隆重,可徐还却高兴不起来,多有无奈。 次子与长子情况相同,出生时自己都不在身边,无法陪伴,看不上一眼,让人多有无奈与遗憾。 入宫探望之时,孟太后也多有感慨,称等到了合适时间,早日将黄若彤母子接来临安。 徐还以黄若彤产后虚弱,孩子尚幼经不起旅途劳顿为由婉拒了。 凤翔府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地,徐承业自出生开始,就有其特殊意义与责任,留在西北才是正经。 临安是行在,江南繁华之地,可对徐家子嗣而言,弄不好就会成为危机四伏的金丝笼,徐还可不想两个儿子都成为笼中雀。 不久之后,徐家再有喜讯,五月里,柔福帝姬诊出喜脉,怀上二胎。 自徐还归来之后,夫妻如胶似漆,再孕是迟早的事情,若非先前有意采取一些避免措施,肚子早就大了。 得闻喜讯,孟太后格外高兴,虽说柔福帝姬生有嫡长子,但侧室生子某种程度是一种威胁,“女儿”此时再度有孕最好不过。 不过赵构和后妃们却是另一种心情,一方面欣然恭贺驸马夫妇,另方面心里则格外不是滋味。 后宫之中一直没有喜讯,自元懿太子赵旉病逝之后,赵构膝下一直空空。 朝野本就有国本之虑,福国长公主怀上二胎成为明显反衬,此事不免被趁机再度被提及,有臣子上疏请求官家遴选宗子养于宫中。 不过这次朝臣们学乖巧了,措辞格外严谨,无人再提及仁宗收养英宗之例,而是让官家效仿真宗。 昔年宋真宗几位皇子夭折,曾将侄子赵允让养于宫中,几年之后皇子赵祯(宋仁宗)诞生,再以箫韶部乐送还府邸。 朝臣们言下之意,民间有养子招弟的说法,皇家也可以学学嘛! 没有人质疑官家的生育能力,只是养个侄子在宫里,暂时不用定名分。说不定能给皇家带来子嗣也未可知,将来后妃们生下皇子送回去就是了。 如果实在不巧,膝下无子,也有个备选之人,朝野和天下也能安心。 各让一步,权宜之计,赵构虽不大乐意,但为了安定朝野,加之孟太后也要类似的态度,不得不答允。 和朝臣们可以建议立太子,但不能轻易建议立谁为太子一个道理,遴选哪一位宗子入宫,大臣们都三缄其口,完全是听凭圣裁。 不过大臣们都有感觉,不出所料应该是在庆国公府,或是秉义郎赵子彦诸子中择一。 这几位可是太祖嫡系子孙,这两年宫中但凡宴请宗室,这两家都在列,几家的孩子也时常入宫在太后膝下承欢。 徐还曾见过那几个孩子,但不大确定原本历史上的宋孝宗到底是哪一个。不过如今这局势,无论选哪一个,似乎都无所谓。 最终的抉择是在一场宫宴上,也许赵构是想要现场考察,庆国公府和赵子彦家的几个孩子都在场。 与任得敬之女订婚的是庆国公长孙赵伯圭已经七岁,压根不在赵构的考虑范围内。 竞争者主要是庆国公之子赵子偁的次子赵伯琮,秉义郎赵子彦的儿子赵伯玖,都是两三岁的稚子。 赵构欣然向两个孩童招手,结果赵伯玖不知什么缘故,关键时刻竟然哭闹起来,自然也就与皇位失之交臂。 反倒是赵伯琮乖巧可爱,欣然对着赵构发笑,会笑的孩子自然也就有福气,被赵构抱起的那一刻,他距离大宋的皇位是那么的近。 赵构没有介意庆国公的身份和影响,选中其次孙赵伯琮养于宫中。 宗子入宫自然也就要有人抚养,赵构将后宫有位次的嫔妃找来,与赵伯琮初见,看看与谁人有缘。 元懿太子生母潘贤妃自儿子死后,精神失落,热情不高。其他嫔妃则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讨好这个小家伙,其中以吴皇后为甚。 绍兴和议时,从金国得到消息,赵构的原配邢皇后已经去世,吴贵妃顺理成章被册封为后宫之主。 坐了上后位,但吴皇后却没有多少安全感,盖因无子。 她很清楚,赵构的病大概没有希望了,守一辈子活寡已然是不可避免之事,虽然悲惨,只能认了。 说到底,宫闱里的女人,子嗣才是关键,今日选赵伯琮入宫,其实就是来日储君。 官家竟然没有直接交给自己这个皇后抚养,吴氏难免有些紧张,可谓使劲浑身解数,想要将赵伯琮哄到身边。 谁知小家伙竟不为所动,倒是张婕妤招了招手,小家伙便迈着蹒跚脚步,笑盈盈地跑了过去。 赵构见状,欣然发笑,认定赵伯琮与张婕妤有缘,自然也就由其抚养。 张婕妤喜从天降,惊喜不已,连连保证会照顾好侄子,当即将赵伯琮抱在怀里,宠爱非常。 这可是将来的天子,有这份养育之恩在,后半辈子就完全不愁了。 然而此情此景落在吴皇后眼中,却是满心的不快与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