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王在线阅读 - 续读(古军事)书笔记

续读(古军事)书笔记

    3、读《徐光启集》,对其中大鸟铳形制的推测及对后金铠甲防御力的推测。

    了解明末与后金的军事斗争中武器的细节,明末徐光启的文集和与之相邻的李文藻、孙元化集,是一个好选择。

    明军的单兵远射武器,以鸟铳(火绳枪)为最佳选择,这自从嘉靖年间的戚继光、俞大猷开始便是如此推荐。戚继光等人推荐的标准鸟铳,重五六斤(约2.95

    ——3.54千克),弯把(非抵肩),铳筒长三尺(96厘米),铅弹三钱(约11.1克),(豌)豆状颗粒火药三钱,药弹等重,铅弹与铳口直径基本相同、

    无游隙,准星、照门齐全,方便瞄准射击。戚继光还提过,火药量可以比铅弹每钱重二分,即三钱铅弹用三钱六分火药。

    以上俱见《练兵实纪》《纪效新书》《正气堂集》等。

    稍后万历年间的赵士祯,通过对实战人员的大量调查和实践,制作了鲁密铳等火器。其中,鲁密铳是更长更大的鸟铳,长五、六营造尺,重八斤(约4.72千克),铅弹三钱,装药四钱(约14.7克)。

    对此,徐光启(书不在手边,记得大致是《大征策》、《器胜策》、《服戎策》)评价说:赵士祯的鲁密铳,稍稍合乎(西洋火器法式),但没有穷尽,也不够大。

    后来,徐光启在奏折和问对中,频繁提到“大号鸟铳”,使得当年的笔者不得不注意。在后人辑录的《练兵疏稿一》《练兵疏稿二》和《平台奏对》(崇祯二年,后金破长城入侵时)等书中,虽然“大鸟铳”频频出现,但缺乏对各参数的细致描写。

    唯一的参数,只有“长四尺五寸以上者”一句,如果这样说,鲁密铳肯定算。

    间接数据:

    因为书不在手旁,只能说大概在徐光启的《破虏甚近甚易疏》中提到:后金的将兵,多穿着“明光重铠”。形制短小的鸟铳,只能训练士兵用它射击敌人的手臂和眼睛。应该召集好工匠,造大号鸟铳。

    明朝的鸟铳,三钱药弹、三尺铳筒是戚继光始就推荐的标准,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属于徐光启所说的“短小”,因为还有二钱、二钱五分的鸟铳存在。而且即便是,徐光启还说自己从国库领到的二千门鸟铳,虽然体制短小,但也是“中等利器”。

    后金的铠甲,仿造自明朝,所谓“明光重铠”,应该指加了护心镜的布面铁甲,更华丽的,就是钢铁甲叶都露在外的“明甲”。

    对于这种铠甲的防御力,仍只能间接推断。徐光启在练兵的奏折中,提到过明军应该装备的甲胄重量:40斤(约23.6千克)【补注:《申明初意录呈原疏疏·天启元年五月初九》】。如果以人体表面积1.5平方米(因为扎甲会重叠,所以取这个值差错不会大)计,平均厚度约2mm,局部加厚可达3mm。

    防御力要求是:以能抵抗鸟铳为度。(当时的cao典,野战中,鸟铳通常不在二十步【32米】内开火)

    钢铁的质量要求是:福建熟铁,十斤锻打成一斤(此处有价格上的疑惑,折成二斤才比较符合笔者所知的明代材料人工费。或者徐光启“抠门”有方,或者当时价格比嘉靖、万历初时低,或者后人辑录有误)

    结合现代出土的中国古代甲叶实物,这种盔甲的钢铁,大致是《骑士与风炉》中的防御力相当于0.75倍现代低碳匀质钢板。3mm甲叶的防御力,也就是铅弹垂直入射时,抵御1275焦耳的动能。

    相适应的证据是,明代装药三钱、铅弹三钱、铳筒三尺的鸟铳,大致枪口动能是1750——2046焦耳,这是对比欧洲和日本的数据估计的。根据现代滑膛枪资

    料,当圆铅弹在30米处时,动能衰减为70%左右。也就是说,明朝三钱鸟铳在野战中二十步外开火时,最大落点动能不会超过1225——1432.2焦耳。

    综合上面两方面数据,可以较肯定地推断后金“明光重铠”的防御力在正胸部不超过1275焦耳(垂直入射),材质不超过古代3mm低碳正火钢板。

    如果后金的铠甲防御力更强,就得证明他们的冶炼水平超过了明朝,笔者认为是不可能办到的。

    由此,也可知“大号鸟铳”就是鲁密铳这样装药量达到4钱(14.7克)及以上的鸟铳,重量、长度都参考鲁密铳。这样的鸟铳,枪口动能也许能达到2400焦耳以上(用4钱、5钱甚至更重的铅弹会更好),对付3mm现代低碳软钢板都比较容易了。

    关于古代钢铁甲叶数据,可以参考《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上古至五代)》,此系列宋元明清的下册不如上册详实。

    末尾强调一句,在徐光启文集中,“大号鸟铳”、“斑鸠铳”、“鹰铳”是分的很清楚的,有时还同时出现,所以混淆的可能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