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王在线阅读 - 古代中国军队的远射cao典要点

古代中国军队的远射cao典要点

    古代中国军队的远射cao典要点

    这两天,本兵家发了《宋朝军事理论和技战术的可笑之处一、二》,又有自大的对我喷多读书,还扯东扯西地说宋朝弓弩射击的提前量什么的。我就是单纯觉得好笑,对着韩信以来最杰出的兵家,谁有资格谈读书多少的问题?还不谈读不读得懂。

    为了迁就自大又无知者的阅读水平,我就以接近现代白话的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做开头。如果连明朝白话也看不懂,其实也就没必要谈读书的问题了,先去小学认字,明白?

    (1)《练兵实纪》第二、校远射:北方之习,最重于射,但射不在图中。能扯弓射重箭,又去得平,又去得远,又多中,中必深入,此超等射手,不可以寻常待也。射得不远而平,开硬弓发重箭,能中者二等也。射得远而不平,箭轻弓软多中者,三等也。倭人之箭,射皆不远,盖箭重故也。箭重故中人不可当。

    (2)《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十三·射法篇》或《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卷三·手足篇》:凡对敌射箭,只是个胆大、力定、势险、节短,则无不中人,无人能避矣。此状形容不出大端:将弓扯起,且勿尽满,且勿轻发,只是四平架手立定,则势自险矣。必待将近数十步,约我一发必能中敌,必能杀人至死。或患将切身,或为贼先锋一中而收利十倍,则节自短矣。马上之贼,只当看大的射,不可射人。谚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必擒头是也。

    (3)《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卷八·cao练营阵旗鼓篇》:又近贼五十步(80米)外放起火一枝,各射手兵放箭、放弩、放火箭毕,吹天鹅声喇叭擂鼓,各兵奋勇径奔贼锋

    (4)《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卷三·授器解》:凡枪手以枪为短,兼习弓矢为长

    (5)《练兵实纪·cao马兵》:又吹天鹅声一次,第四层、五层俱出,将杀器放在地,与队总俱射箭

    2、戚继光说得很明白,射箭也要遵守《孙子兵法》里提倡的“势险节短”,要求近距离射击,强弓重箭,致死率高、停止作用大。

    也就因为这些要求,戚继光对射箭的要求是平射为主,在每一个十二人的鸳鸯阵的小队里,队长和四名长枪手或和枪棍手用弓箭做远程射击,南方正面宽度一丈五尺(4.8米左右),北方为了抵抗骑兵,正面缩小为一丈(3.2米),则南方射箭密度是0.96米一支,北方密度是0.64米一支。

    (1)所以,结论很明了,戚继光并不是不喜欢射得中、射得远的超级射手,但是为了杀伤力、停止作用,只有采用射程近的强弓重箭,用团体的高密度平射来解决命中率的问题,达到火力覆盖。

    3、戚继光是明朝的,我再举点古老的例子:

    (1)《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我不知道自大者吹嘘的射击技术和吹嘘的宋朝,比飞将军李广怎么样,也不知道他能把现代步兵的射击理论用多少到古代的弓箭弩箭上,我确定的是,看了这段记录,吹不了牛了吧!

    (2)《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虞诩》: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

    这段记录算是较早的“饱和攻击”记录了。虞诩命令二十张强弩同时射击一个敌人,比戚继光要狠多了,舍得下本,效果也强。

    由此看来,宋吹们谈宋朝的所谓弓弩高技术,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懂行的,知道他们在吹牛,不知道的,还以为宋朝弓弩可以媲美现代步枪和狙击枪了!

    这种吹嘘是真存在的,宋吹们吹嘘的神臂弓就是典型,有人调侃道:大宋歼星弩!

    (3)还有一个更早例子,但不是汉朝的,是匈奴冒顿单于: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後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内行看门道,冒顿的鸣镝之法,在战术上就是密集射击、饱和攻击的典范。加强部队纪律、提高自身权威,是只懂军事皮毛者的粗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