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动力时代在线阅读 - 第202章 终于回到京城了!

第202章 终于回到京城了!

    其实又岂止是华夏军方在为“东北虎”主战坦克震惊,就连联邦德**方也对这辆专门针对远东、中东和非洲国家的先进中型坦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东和非洲的国家,大多数都是平原沙漠。

    可以想像,一群40吨重的主战坦克,以平圴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沙漠上展开集团冲锋,那等场景,将是何等恐怖!

    豹2虽然称得上强大,但是,东北虎相比豹2,其速度实在是太快太灵活了。

    梅塞德斯-天工重工集团,这才刚刚成立不到一周,马上就接到了来自华夏政府改进500辆59式坦克的大单。每辆造价95万美元。

    除了华夏军委高层领导和钱老,没人知道这张大单,是杨卫平私人垫钱在帮祖国提高国防实力。

    当然了,也因为这样,艾布特矿业投资公司,提前获得了在华夏大陆境内勘探并开采各类矿产的准入许可。

    梅塞德斯-天工重工集团的首任ceo弗雷德里克还在忙于准备组建奔赴华夏大陆的派遣工作组,还没来得及启程,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和伊朗分别发来了改造00辆和400辆t54、t55坦克的大单。

    接连而来的三张订单,使得弗雷德里克就跟吃了春药似的,走起路来都是步步生风。

    对于他极力促成的这个决定,弗雷德里克这些天每天晚上做梦都会笑醒。

    在全球经济都面临严重滑坡的大环境下,梅塞德塞-天工重工集团能一次性承接200辆坦克改造巨额定单,这对联邦德国的工业和经济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

    要知道,华夏、伊拉克、伊朗这三个国家,现有的59式坦克和t54、t55坦克,总计加起来超过三千辆!

    而其他发展中国家拥有的这三个型号的坦克,不低于五千辆!

    只要这一次的改造升级,能让这三个国家的军方满意,接下来的后续改造订单。百分之百是水到渠成。

    世界各国大型财团圈里,之前就流行一种说法,凡是跟天工扯上关系,肯定能带来巨额财富。现在,这种说法,在联邦德国的梅塞德斯公司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为了满足这华夏、伊朗和伊拉克三个国家的改造订单。梅塞德斯公司和梅塞德斯-天工重工集团,暂时停下了mb7ka-50发动机的生产,总共投入了2条生产线,专门用来生产avcr-790-a型发动机。

    美国泰莱达茵公司,在跟修斯菲尔德签置了一揽子专利共享和使用协议后。得知梅塞德斯-天工重工集团正在疯狂地抢钱,毫不犹豫地把原来的avds-790系列的发动机下马,全力生产avcr-790-a型发动机。以求能在这次举世瞩目的苏制坦克大改造项目中分一杯羹。

    如此一来,欧美各国,包括苏联在内,各家大型柴油发动机制造商,都将目光盯上了avcr-790-a发动机。

    而此时的杨卫平,已经带着卡列妮娅,随同梅塞德斯-天工重工集团华夏项目组的50名高级工程师和技师,搭乘一架空客a00包机。飞往了华夏首都京城。

    ……

    华夏与联邦德国在972年0月日建立了外交关系,近五年多以来,两国总体保持了相对较好的政治关系。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在各个领域也有互利友好的合作。

    在杨卫平的不断努力下,华夏比原本历史提前一年对外开启了国门。华夏政府于今年月2日。正式向联邦德国驻华使馆发出通报,欢迎所有的德国资本来华投资建厂。

    原本历史应该在97年月中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早了一年,在977年2月中旬成功召开并胜利闭幕。国家由阶级斗争为纲,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大力解放思想。

    邓公也提前一年,成为华夏最高领导人,正式拉开了华夏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序幕。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杨卫平还在联邦德国的斯图加特对由一辆t55改造的东北虎主战坦克样车进行最终验证。

    他现在还不知道,之所以会出现在这种变化,他私人垫钱为华夏陆军改造的那500辆59式坦克超级大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97年月日,杨卫平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祖国。

    德方率队的高级工程师,是杨卫平的老熟人沃尔森。

    沃尔森因为间接成为了梅塞德斯公司和杨大科学家相识的桥梁,是以得到了梅塞德斯高层的嘉奖和提拔。

    加上杨卫平的推荐,沃尔森在香港工作过的那段履历成了他这次率队前来华夏的最大资本。

    对这支来自联邦德国的技改专家团,华夏政府给予了相当高规格的接待,竟然派出了华夏国防部的一名副部长,来京城国际机场迎接。

    这次回国,杨卫平并没有提前通国内,他装扮成德方工程师,卡列妮娅扮成了他的助手。

    当晚,华夏政府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设宴为德国专家团接风洗尘,国务院副总理贺锦程,国防部长徐前进等政府和军委重要领导出席并作了欢迎致辞。

    第二天上午,杨卫平在国宾馆里与沃尔森谈了次话,跟他说了一些在华夏国内的禁忌和需要注意的事宜,然后带上卡列妮娅,从国宾馆包租了一辆红旗轿车,往华夏人民解放军军事科技委员会所在方向驶去。

    鉴于这次联邦德国来的专家团,是专程为改造华夏陆军现役59式坦克进行技术升级而来,华夏政府和军方极为重视。

    遵照华夏传统礼仪和美德,没有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马上投入工作,而是给了他们三天时间,游览参观华夏京城的大好河山和壮丽景点。

    杨卫平没打算跟着沃尔森他们一起去八达岭爬长城,而是直奔华夏人民解放军军事科技委员会家属大院。

    因为,他的家在那里,那里有着他童年的全部记忆。

    戴军平稳地驾驶着这辆挂有华夏和联邦德国国旗的“红旗”外事专车。以每小时四十公里左右的安全速度,不快不慢地行进在长安街中。

    作为一名在国宾馆专门为外宾开车的老司机,戴军也算是比这个时期的普通华夏人见识要稍微多一点。

    然而,他是真没有懂为什么德国专家团的负责人沃尔森先生,会对坐在副驾驶座上的这名起来年龄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华人尊敬得甚至是有点敬畏。

    这辆红旗轿车原本是专门为沃尔森先生在京城观光旅游期间配的,可沃尔森先生只是从京城国际机场到钓鱼台国宾馆乘坐了一次。就交待他这辆车以后只为那位叫杨约翰的华人工程师提供出车服务。

    此时的杨卫平,脸上的神情似乎显得格外兴奋,好象长安街两旁的各式建筑,包括自行车车道上拥挤的自行车车流,比去参观故宫和长城还要更为吸引他。

    一月的京城。寒风凛冽刺骨。

    大雪初晴的气温更是降到了零下十几度。

    但杨卫平像是一点寒意也没觉得,敞开车窗,尽情地欣赏着沿街两傍这些让他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建筑和景观。哪怕冷风吹得他鼻子都冻红了,他也没当回事。

    大街上,人虽然多,但衣着只有蓝、绿、灰三色。蓝色的是干部装,绿色的是仿制的草绿军装,灰色的是人民装,如此众多的人群却像是从三个模子里克隆出来的一般。

    “老板,你们华夏人真多啊!如果不是了解。换作其他人,到眼前这一幕,绝对会以为是全华夏的人都集中到他们的首都京城来了。”

    坐在后座的卡列妮娅。身穿一款带有貂皮领的黑皮大衣,金色的大波浪卷发上斜戴着一顶貂皮女式圆帽,双手都戴着黑皮手套。这会儿她正透过车窗。望着大街上密密麻麻的行人和自行车车流,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我们这是一个有着八亿多人民的大国,首都的人口密度,当然要比其他城市大。”杨卫平显得很是自豪地笑道:“卡列妮娅,虽然华夏和苏联现在关系有点紧张。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是苏联,帮助华夏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正是因为这样,新华夏才会在建国不到三十年,使得人口增长达到了八亿多,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八亿多人口……想想真的很恐怖!”卡列妮娅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道。

    “杨先生,您也是华夏人?”戴军下意识地转脸了副驾驶座上的杨卫平,小心翼翼地问道。

    “没错,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京城人!”杨卫平毫不犹豫地点头说道,神情和语气充满了光荣和自豪。边说,边有意无意地朝后面的卡列妮娅瞄了一眼。

    卡列妮娅像是没有听到似的,侧着身子着车外的街景和人流。

    “我就说您这口音越听越像是一个地到的京城人,原来杨先生还真是京城人啊!”戴军禁不住有点欣喜地拍了拍方向盘,笑道:“我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京城人。”

    “戴师傅,那咱们可就是真正的京城老乡了。”杨卫平一边说着,一边将貂皮大衣兜里掏出一包中华香烟和zippo打火机,倒出一支递给戴军。

    戴军连声称谢接过香烟,但没敢抽,而是放在仪表盘里。

    杨卫平也没管他,自格儿打着火机,将香烟轻咬在嘴里,点燃,美滋滋地用力连抽了两口。

    抽多了古巴产的哈瓦纳雪茄,再换成中华特供香烟,那种淡淡的香醇烟味,还真是别有一滋味。

    “杨先生,瞧您这架式,来也是一位老烟民了。”戴军目视前方,笑呵呵地说道。

    “呵呵,是啊,老长时间没抽过这种特供中华了。”杨卫平用塔着黑皮手套的右手食中二指轻轻夹着香烟,放着眼前认真地端祥着。

    “杨先生,军科委家属大院快到了,您这是去找人还是认亲?”戴军古道热肠地问道:“今年从国外回来寻亲认亲的华人华侨可真不少呢!”

    “我家在那里,我从小在那里面长大。”杨卫平眼中渐渐浮显一抹淡淡的缅怀和哀伤,喃喃说道:“就不知道我的家,现在成什么样子了。”

    在国宾馆开了差不多十年车,戴军的阅历和眼光那是相当的丰富。他没再多问,也不敢多问。

    红旗轿车很快驶抵了军科委家属大院门口,两名腰系武装带的解放军战士,一左一右身体笔挺地守卫在大门两侧。

    到这辆挂着外事车牌的红旗轿车缓缓停下来,右边那名年约二十四五岁的解放军战士,大步走来,先是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很礼貌地问道:“您好!请出示证件。”

    戴军将工作证拿出来,递给对方。

    这名解放军战士双手接过工作证,打开,认真检查了一下真伪,然后仔细地盯着戴军和工作证上的相片核对无误后,这才将工作证合上,双手平端着送还给戴军。

    到副驾驶座上泰然而坐的杨卫平,再到后座上居然还坐着一位金发蓝眼的外国女人,这名解放军战士眼中立马闪过一丝明显的警惕神色。

    “戴军同志,请问你们这是执行公务还是私人访友?”

    “970年之前,我一直生活这个大院九栋三单元02室。”杨卫平从车里下来,打量着眼前这幢无比熟悉的大院门,深有感慨地说道。

    这名解放军战士闻言后愣了下,随即转身跑进岗亭值班室,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张三寸黑白照片,然后又飞快地从值班室跑出来。来到杨卫平面前站定,拿着相片仔细和真人对比了一下,然后激动地问道:“请问您是不是杨卫平同志?”

    杨卫平愣了愣,伸手从这名解放军战士手里取过那张黑白相片,了一眼。

    这是一张他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纳米时代高峰会议时,站在主席台上发表演时,被各国记者拍下的众多照片中比较经典的一张。

    全世界很多主流报纸上都有刊登过这张照片。

    “没错,我是杨卫平。你是怎么知道我的?你手里的这张照片是从哪来的?”杨卫平眼神凝重地盯着这名解放军战士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