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十三回语仲上任智得三国姬昌学业有成回周

第十三回语仲上任智得三国姬昌学业有成回周

    第十三回

    语仲上任智得三国姬昌学业有成回周

    公元前1134年,五十岁的语仲与司马季历于十年前相约,现已守约而至岐周,上任岐周军师一职已有一年,他的到来是岐周之国真正的开始实施强军计划,现在的岐周佣兵,纯兵力已达七万人,称为精锐之兵,甲士以下按期退役,甲士之兵转司徒随军徒役和转为兵农

    现在语仲来了,语仲开始全面调教这支七万之师,语仲全面进行军事化改革,实施语仲自己的《语仲用兵七略》和《语仲兵九令》,《兵九令》为:“兵教令,兵令,将令,勒兵令,认兵令,束兵令,分兵令,编伍令,重刑令”。《兵九令》的总则是:“兵三忘”和“兵不讲礼”及“只知令”。

    “只知令。”军营不讲礼仪,只知军令,军令如山,令超过敌,士兵畏惧军令超过畏惧敌人,士兵情愿去杀敌也不愿意违反军令。

    “兵不讲礼”。军营不讲礼仪,只知军令,军令如山,身穿铠甲的士兵不行跪拜礼。就是说不用繁琐礼节来添加士兵的麻烦,若用麻烦的礼节来要求士兵,而又要求士兵为你舍生忘死,竭尽全力效死沙场,这样的事属没有天理,要求部下献身就不必苛求对自己的毕恭毕敬,要求部下尽力就不必讲究繁文缛节。军人昂首直立,战场上行动果断,遇到尊者不需跪拜,乘战车时见到上级不必行礼,在城池上巡逻时不用小步跑和急走以示恭敬,遇到危险时可挺身而出,无需讲究位高尊卑。

    “兵将三忘”。将领士兵从接到国君的命令之日起,就要忘记自己的家室。出兵之日起,就要忘记自己的双亲。到达战场上的那时刻起,就要忘记自己的安危。称为“兵将三忘”。

    语仲的军事才能在岐周得到充分发挥,岐周这支七万之师可比大商十五万之军。大商现在不含下属封国兵力,也就二十万大军。

    公元前1133年的秋天,这天上朝时,岐周公姬亶问语仲:“军师,你说为君之道要做那些大事?”

    语仲道:“陛下,君王三大事,以地养民,发展农业,民不饥;完善城防,国不危;做好战备,城不被困。”

    “这么说,战争的胜败跟君王有密切关系了?”岐周公说道。

    语仲道:“陛下,富裕安定之国,战车不动,铠甲不必启封,就能威势而制服天下。所以说,兵胜于朝廷是国家的决策;不动用军队就能胜利是君主的胜利;两军对阵而后取胜,是将领的胜利。”

    岐周公道:“妙哉,妙哉,那么富裕表现为什么?”

    语仲道:“回禀陛下,富裕的国家,富裕的是民众。称王称霸的国家,富足的是人才士大夫。”

    岐周公又问:“战争的要义是什么?”

    语仲道:“禀奏陛下,兵者,武器也,武器是杀人的凶器,战争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将领是掌握生杀予夺的官吏;故,兵者在不得已时方可用之。战争是用来讨伐暴乱,禁止不义行为的。”

    “那么,如何依仗正义的战争呢?”岐周公又问。

    “启奏陛下,凡是依仗正义的战争,贵在由我方发起;争夺私利,结下恩怨的战争,不得已而应战。”

    “同时,凡是依仗正义的战争,应当以仁爱来解救民众的危难,应当以道义来激励民众去参战,应当以勇敢来统率民众去拼战,应当以回报利益来勉励民众来奋战,应当以嘉奖功爵来鼓舞民众来圣战。”

    “兵家要注意些什么呢?”岐周公追问道。

    “回陛下,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所以军队所到之处,农民不离开田地;商人不离开店铺;士大夫不离开官府;兵不血刃已降之人。”语仲回道。

    “战后如何呢?”岐周公继续问。

    “兵争停息,当防备不测。”语仲应道。

    “军师言之有物,言之凿凿,岐周之兵由你来调教,本公就放心了,希望你把这支队伍带成为训练有素的三军,战之能胜的护国之军,岐周八十万民众就靠你保护设防了。岐阳,抚风,武功,永寿四城也交给你来布防了。”

    “一定不负陛下厚望,严训三军,保家卫国。”语仲朗声道。

    众臣听之对话,无不叹服,大家都对语仲报以希望,强军卫国。

    语仲不负众望,不负使命,大展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后人把语仲与岐周公姬亶的对话记录下来,称为《语仲谈兵要义》。

    岐周公话锋一转又问语仲,问:“语仲军师,西北密须、共国、阮国三国联合侵犯麟游之地,麟游王前来相求于我,求我增兵支援前线,依你看,现在麟游之危,我当不当救?”

    “回陛下,麟游之危当求,而且必需救,所谓唇亡齿寒,麟游一开战,胜败不论,都会波及岐地和永寿。岐地作为二道战线,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必战备以待。邻居家有事,我怎好袖手旁观。麟游之安危就是我岐周的安危,邻国麟游之事就是我国之事。所谓战争是用来讨伐暴乱,禁止不义行为的。抗击密须、共国、阮国三国的侵略,阻止他们的不义行为,是正义的反击战争,应当以仁爱来解救麟游民众的危难,这是为君义不容辞的事。”语仲慷慨陈词的说道。

    “好,解救民众于危难,是否可有使密须、共国、阮国三国不战而退的办法。”岐周公问。

    语仲道:“有是有,只是麟游王要付出代价太大,既使一时能承受得了,长期可能就很难支撑。”

    “你说说看?”岐周公说道。

    “我大军屯兵两万于麟游边境丈八地区,以我两万之精锐之师,量他密须、共国、阮国三国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我大军一到,双方必休战。若我大军一走,密须、共国、阮国三国必又联合再侵。所以我大军一旦驻扎麟游,必长期镇守麟游边境,难以撤退。麟游王怎能长期供养我两万大军之需?”语仲说道。

    “供给之事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减轻解决麟游王的养兵沉重负担。”岐周公问道。

    “我们岐周养兵之法是随军置田法,军队以兵转农之法,以兵养兵,自给自足来解决佣兵过重之法。麟游王他是否愿意随军置田呢?陛下。”语仲问道。

    “如果麟游王愿意的话,大概要多少军田来安置屯军和种粮养兵之需的供给呢?”岐周公问道。

    “两万之军,要五千人来养活,兵加兵农就共计两万五千人,大约要二十五方里。”语仲回道。

    其实麟游王杜湛就在幕后,岐周公与军师的对话,他听的很清楚,语仲所说的随军置田法,麟游王心里一合计,觉得可行,“虽然割地二十五方里,但总比失国的好,总比亲自长期供养两万大军的好,他们自给自足,同时还保麟游十多万国人平安,保我社稷,我麟游地多人稀,干,我还很感谢岐周公的出兵援助和屯兵驻扎麟游。”麟游王干咳一声,岐周公姬亶听得清楚。

    “此事我和麟游王商量后再作定夺。退朝。”岐周公说道。

    公元前1133年深秋,语仲于麟游北部边境丈八之地屯兵两万五千兵,麟游王杜湛割地二十五方里,并自愿提出做岐周的附属国,在岐周的保护下臣服平安发展。

    公元前1132年的夏天,语仲以抗击密须、共国、阮国三国联合攻击为由,乘机于岐山之东,永寿之南的西梁山脚下也屯兵两万人,置兵农五千人,占地二十方里置田养兵,作为保护永寿的第二道防线,梁山君梁王无奈,只得应诺。否则,岐周公就要求梁王梁西也出兵援助麟游,共同抵御密须、共国、阮国的三国的联合进攻。梁王兵力不足,无兵可出,只得让语仲占地屯兵。语仲在西梁山布防,设二道防线,梁王也同时感到安全多了,西戎、北狄至少少来sao扰。到了秋天,梁王干脆和麟游一样,自愿提出做岐周的附属国,联邦称臣,在岐周的保护下臣服平安发展,乐于享受太平盛世。

    公元前1131年之春,陇地西羌没有被大商打怕,计划联合天水的邽(gui)国一同顺渭水东进攻伐,首冲之地是陈地,然后是岐周。陈国国王找到岐周公姬亶,双方亲家公坐在一起商量,如何抗羌方,陈王觉得大商都没有打怕羌人,我等如何能制服羌人!并对亲家公说:“你如果能搞定羌方的话,我就从此依靠你的力量,附属于你岐周,我们两家就合并一家,陈归属于你领导,我陈称臣。”

    岐周公笑着说道:“大商都搞不定的问题,如此大的难题,我本人也没有这个把握,我得问一问我的军师。”

    军师语仲和司马季历应传而至。岐周公告知他们说:“羌人犯境,准备顺渭水东进攻伐,陈王自己说没有办法抵御,你们看看是否有良策应付解决,是否有破敌之法?”

    军师语仲说:“兵来将挡,水来土俺,屯兵五万大军于陈地天台山之渭水口,守株待兔,保证羌人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打一对。”

    陈王说:“关键是我没有如此多的兵卒,全国仅仅有两万之兵,何况两万兵全压上去,也未必管用,商帝癝辛和庚丁帝相继两次攻羌方,双方打了数年之久,羌方现在还是要来犯境,我们陈国肯定搞不定,还是你岐周来抵御,我愿意称臣。”

    岐周公说道:“要不请求商帝武乙来打羌方。”

    陈王说道:“武乙帝现在正在亲自带兵攻打不听话的人方之地,现在不可能顾及羌方侵略,还是请你们来出师抵御吧,这样现实一点。”

    岐周公望着军师语仲问:“有把握吗?”

    军师语仲说:“如果五万之军拿不下,我们就再调两万大军去抵御,保家卫国,誓死捍卫,相信不会有大问题。”

    “好,一言为定,明天就调大军到我陈地天台山脚下渭水河边驻扎,我陈从此称臣于你岐周。”陈王陈鐤说道。

    岐周公发令道:“司马季历,军师语仲听令,即刻起调五万大军前往陈地天台山渭水河边驻扎,以防羌人来犯,要誓死捍卫陈地,保卫陈地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

    司马季历,军师语仲应声道:“遵命,人在阵地在,请陈王,岐周公放心”。

    陈王的一颗心落了地。

    岐周公宴请亲家公一行,从此陈称臣于岐周,岐周又多了个附属国。

    司马季历,军师语仲去安排调兵遣将,派兵前往陈地驻扎。军师语仲道:“司马不急不急,明天调也不迟。”

    司马季历问道:“为何?”

    “我乃屯兵之计,是我外地屯兵惯用的手法,如法炮制而已,是我养兵同化之法,不会真的去打仗。商帝廪辛与庚丁大帝硬打羌方多年方休战,你说为何?因为羌人吃软不吃硬,我们再次硬碰硬,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我们要以柔克刚。水是最柔软的东西,但它所冲击的地方,山陵也会崩塌,滴水可以穿石,上善若水,遇到钢性知礼的人,要用善用柔,以水击石。”语种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司马季历问。

    “友好出使羌方和邽国,我知道羌方和邽国要什么。出使之事不要透露,我军到达陈地之后,就称派我前去谈判,其实我是去友好出使联邦,公平交易,为羌人带去所需,永结友好联邦,邦交正常化的开始。数年后,数十年后,羌方臣化于岐周也。抛不开离不开的依靠,依赖岐周也。”语仲笑道。

    司马季历大笑道:“原来军师使的是一石二鸟之计,得陈惠羌,养寇自重,军师大jian也。你刚才在陈王面前表现的如此慷慨激昂,誓死捍卫陈地,真是大jian似忠也。含而不露,二王子仲雍知道此事非骂死你不可,在他老丈人头上落井下石,借机吞并陈国。看来父王要感谢羌人,感谢密、须、共三国,感谢敌人,是敌人予机会成就了岐周的版图。感谢大jian同忠于岐周的语仲,如大军师语仲所说,佣兵方可自重,兵家方可言大,势,不可挡,兵,重则自威。”季历调侃道。

    语仲道:“为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忠于信得过的师叔,不择法度,成就一番大业,谢谢大司马季历师叔的夸奖,大jian似忠是师叔大力栽培的结果。”语仲也调侃道。

    隔日调兵,五万大军于一月后全部结集于陈地天台山脚下,渭水河边,占地30方里。随军置田两万人。语仲并有意将重兵屯至嘉陵江边。他在等待着什么?世道乱,方有机可乘,乱世方出英雄。语仲在等待嘉陵江两侧发生战事,如有两邦摩擦,语仲就有机可乘,就有用武之地了,不一定要真打,平天下不一定要流血,兵家的最高境界是兵不血刃而得天下。语仲就这么想的,并且是这么做的。

    当五万大军安置完备后,军师语仲跟司马季历讲:“可以派我出使羌方了。”

    司马季历问:“有何要求?”

    军师语仲说:“一百条小船,装满粮食,即可。”

    司马季历问:“为何?”

    军师语仲说:“羌人出来玩命,不是为了争地盘,而是为了粮食,甘地地大人稀,他们要争地干什么,因为甘地地贫,不肯长庄家,所以缺粮,我们用粮食和他们交易他们的特产,这样的话,他们有了粮食,有了吃,不就安定了吗?不就不出来sao扰别人了吗?关键是要稳定交易,按时交易,就可稳定局势不再有战争,我们用陈地兵农种的粮食来换取他们的特产,如羊,猪,牦牛等特产,换回来的副食品改善我们军队的生活,这样不就一取两得,皆大欢喜,相互稳定,不再攻伐。所以我们要和羌方建立稳定的友好邦交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法则,各取所需,公平交易,和平共处。十年,百年友好邦交正常化,正常交易,正常相安无事,最起码和我们陈地、岐周不会有战争。”

    “好办法,主动出击,主动联盟,主动交易。好,十日后出发。”司马季历说道。

    军师语仲友好出使羌方和邽国。军师带着粮食,浩浩荡荡沿渭水而去,前往羌方之地出使交易。

    羌方一听说岐周前来修好,建立友好邦交联盟,还带来大量粮食,开心备至,羌王亲自出来迎接,少数民族向来好客,礼节备至,热情洋溢,按照贵宾接待。看来军师语仲说的对,羌人吃软不吃硬,礼上往来,相互尊重很重要。

    军师语仲说:“岐周之地,以农为主,不善养殖,故希望与羌方建立长期友好邦交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以粮食换取养殖动物,回去改善生活。”

    羌王一听说用粮食来换取他们的羊和牦牛,非常开心,慷慨的说:“岐周要多少羊和耗牛,我羌地全力供应,尽管开口。”

    双方约定,每年做两次交易,固定时间为每年八月底和十二月份,数量是越多越好。语仲说这次带来一百条船的粮食,算是见面礼,表示表示敬意。羌王也非常客气,一定要回礼,送了很多羊和耗牛rou。军师语仲此次友好出使羌方非常成功,达到预期目的。羌王好客,邦交友好,每年两次交易。从此,羌方与陈、岐周,战伐从无,世代友好。

    搞定西羌后,军师语仲如法炮制把天水之国的邽方搞定。

    语仲上任军师五年之内,先后把九万精锐部队的大兵,布防在邻国麟游和西梁山及陈国三地,实现他的借地养兵计划,和佣兵强势,造势同化邻地,义举友好联邦,让邻依附臣化之策,借寇自重之法,达到构建西部安全防护圈,达到构建牢固的西部同盟圈,达到构建西部利益共同体。得麟游,西梁山,陈国三地附属国,和羌方依附之邦。现在岐周版图就大了,方圆三百多里,北至密须,东至永寿东的泾河西岸,西梁山东,武功东,西至陈地之南六盘山与嘉陵江边,含麟游,梁山,永寿,岐阳,扶风,武功,陈仓七大城邑。人口达到一百五十万之众。军队实际精锐部队人数已达十二万之多,兵农四万多人,司徒随军徒役三万多人。并大量使用麟游、梁山和武功及陈地四地人才为士大夫。语种建议启用这些士大夫,语仲说的理由很简单:“既然接受人家的土地和人口,就要接纳人家的人才,如果不能接纳人家的贤才,表明你还没有真正接纳人家,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融合,成不了一家人。”此话得到了岐周公姬亶的认可和赏识。

    贤人得明君,高见方能彰显。好马遇伯乐,善跑方有机会。语仲谓大贤,岐周公姬亶可称得上明君。

    良师难遇,益友难结,高徒难得,称人之三难。话说姬昌十岁时被父亲季历送到宛丘伏羲之虚,龙湖白龟之所,于师叔龙湖子处拜师学习,从师学习已有十四年,姬昌今年已二十四岁,尚未出师,也未成婚。今年已78岁高龄的祖父岐周公姬亶,等得着急了,督促儿子季历传孙子姬昌回来成婚,他要在有生之年抱抱姬昌之子,自己的重孙子。还说要检验一下姬昌的学业成绩如何,学得究竟怎样,大商文化到底有多深厚,他要在姬昌身上验证一下。

    公元前1131年的夏天,姬昌应召,告别师傅龙湖子和师弟们回到岐周。一到岐阳,姬昌就直奔爷爷岐周公住处的后宫,前来给爷爷请安,爷爷一看孙子姬昌回来了,高兴的拉着姬昌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发现孙子比自己长得高大帅气,英俊潇洒,谈吐文雅,举止有度,神采飘逸,那个开心啊。爷爷赶紧吩咐侍女安排庖厨备饭,做好吃的给孙子吃,他要和孙子单独共进晚餐。天下的老人疼爱孙子都是这样,这叫隔代疼。爷爷问姬昌:“姬昌你这些年都学了那些本事,学了那些内容,说说给爷爷听听。”

    “爷爷,孙子学了《九德精要》,《八卦要义》,《为政纪要》,《急事第一》,《大局观》,《为民要务》,《民本》,《大商律》,《官制》,《吏治》,《天命》,《礼乐》,《祭祀》,《占卜》,《算术数学》,《天象经》,《地纹经》,《水经》,《诗文》,《兵略》,《岐伯医经》。共计学了二十一学科。”姬昌汇报说。

    “你学得很系统,看来爷爷是考不到你了,说说《岐伯医经》吧。”岐周公说道。

    “《岐伯医经》,主要有《岐伯养生经》,《岐伯素问》,《灵枢》,《岐伯内经》,《岐伯难经》,《岐伯草本经》,《岐伯灸经》,《岐伯按摩经》,《岐伯脉理经》,《岐黄要术经》。由十大经组成。内容太多,一时说不清,这样吧,爷爷你把手伸出来让我看看。”姬昌说道。

    爷爷把手伸出来,姬昌拿起爷爷的手,看了看手掌,又看了看手背,问道:“爷爷,你是不是经常觉得心跳得快,心慌的慌,心快要跳到喉咙眼处。”

    爷爷说道:“是啊,我每天都有此症状,经常心慌意乱,太医看了,开了药,吃了,有所好转,担还是经常出现心慌。你看看手不号脉,就知道我的病情?”

    姬昌笑笑没说话,继续问道:“爷爷,你每天晚上是不是头后部觉得疼?”

    “是啊,每天晚上都是头痛,好几年来,一直如此,到第二天早上就好了。”岐周公说道。

    “爷爷我来给你治一治,爷爷传太医来。”姬昌说道。

    太医总宰应传而至,说道:“见过岐周公,见过小王子。”太医总宰行礼。太医总宰是姬昌的师叔雍医子的徒弟的徒弟。

    姬昌问太医:“有七叶草吗?”

    “回小王子的话,太医处没有此草,也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七叶草长得什么样子。”太医说道。

    “派人到岐山西杜的北山上找,七叶草说的是草,其实是小树,叫七叶树,树不高,叶子为七片。”姬昌介绍说。

    “诺。”太医应道。

    “七叶草找来之后煮水给爷爷喝,每天早晚各一次。”姬昌吩咐道。

    “诺。”太医应道。

    “党参和灵芝总会有吧,岐山上很多嘛。”姬昌问道。

    “有。”太医回道。

    “现在拿些来,煮水给爷爷喝,每天早晚喝一次。”姬昌吩咐道。

    “诺。”太医应声而去。

    “爷爷,此药十天后即见疗效,每天坚持吃,不要间断。”姬昌说道。

    “吃到什么时候才能好呢?”岐周公问道。

    “爷爷,此病终身服药,不得间断。”姬昌说。

    “爷爷,你每天中午,午饭后睡一觉,睡的时间长一点,你的后脑勺就会少痛了,考虑问题不要太晚,晚上不要太晚睡觉,有事必须考虑的话,在早上考虑为好,这样你的头就会少痛了。爷爷,你一定要试试看,这是岐伯养生经讲得医头痛之方。”姬昌关照说。

    “孙子,你怎么知道七叶树长在岐山西杜的北山上?你又没去过?”岐周公好奇问道。

    “爷爷,岐伯生于岐阳,长在西杜,他说的七叶树,肯定长在他家的附近的山上了。另外,我师傅的师傅,是位得道医术高人,是得岐伯之后人嫡传的医学大家,他善集草本药性,还传《山子草本药性》于我,《山子草本药性》上也说此药草生长在岐山,故我判断七叶草肯定生长在岐山西杜的北山上。师傅要我以后主张司药为主,药到病才能除,所有我主攻药理,而不是医术。”姬昌说道。

    “好,厉害,学有所成,你师傅很行嘛,师傅教你的内容很多啊!”岐周公感叹说。

    “师傅说,高徒难得,所以多教我一点。”姬昌说道。

    “良师也难遇,龙湖子不愧为大商第一司学,立德问学,良师也。良师难遇啊。”爷爷对孙子姬昌说。

    “听说你父亲和你师傅是一个宗师?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问过你父亲这事,你父亲学的是什么?”岐周公问道。

    “爷爷,父亲他对别人说是学医道,其实是医世之道,师祖教他的是天道。”姬昌回道。

    “何为天道他和你说过吗?”岐周公问道。

    “父亲对我说过,天道就是三道七术,人有三道,‘命本道,世间道,教化道’。七术就是‘以德爱道,以仁载道,以义取道,以武定道,以养兴道,以法治道,以学传道’。还有一句警世名言,‘表面上的风花雪月,侉侉的亭台楼阁,不如百姓心里的喜悦。’父亲让我不要对外人道出。”姬昌说道。

    “你的师祖真得是世间得道高人,他说得一点儿也没错,能把此道理顺,真的了不起,你要切记这些安邦治国平天下的真理,爷爷活到八十岁了,也才明白这些道理,虽然明白这些道理,但还没有理顺这些道理,听这么一说,豁然开朗,豁然贯通。”爷爷哈哈大笑,又说:“你和你父亲是一个师傅下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好啊,在看看你的文采如何,你作的诗咏一首来听听。”

    “好,我就咏一首《天下者说》给爷爷听吧。”姬昌说着开始咏诗。

    《天下者说》

    天下者,天下之天下;

    天下者,天下地上之万物苍生之天下;

    天下者,天下世间之民之天下。

    天子者,天子之天下;

    为官者,官之天下;

    为家者,家之天下;

    为民者,民之天下;

    天下者,天下为公也;

    天者,民之共奉为天也。

    天子者,天下之表也;

    天子者,天下民之子也;

    为君者,民中君子也;

    为臣者,民之臣也;

    奉天者,奉天下之民也;

    奉天承运者,天之骄子也。

    天命者,神受也;

    天上者,帝也;

    天下者,民也;

    天上天下者,上受帝下受民之天子也;

    为君者,两重天也。

    “姬昌,说得好,说的透彻,说到点子上去了,站在什么样的角度看天,天就什么样子。你说的是什么样的人就什么样的天。只有为君者,既要奉天又要奉民,既要说君权神受,又要奉民为天,既要君临天下称民为子,又要为天帝之子为民之子,为君两重天。可想而知为君之道,不是常道,难啊。”爷爷感叹道。

    “你爷爷我这辈子仅仅具仁德二字,王道之精要,王道之数道要术及其他,爷爷一个也没用,现在爷爷再传你三个字,“权,术,势”。以备你将来之用。“权”为第一要务,自古以来,自古至今,自古之后,人都向来崇尚权力,因为权力有大小,权力大到杀身夺命,小到捋财御物,权力要集中,要集权于一人之手,执一而得天下。同时你还要记住你父亲的三道七术,在加上你自己所学,学以致用,岐周的未来就看你得了。”岐周公这是老暮晚秋之语。

    “最后爷爷要告诫你几句话,你要铭记不忘,铭记在心。就是:‘西边的嬴人,还有雍州雍国不可出岐山,永守西垂,你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不可忘记’。第二,人任何时候都要具德,人方可善终。”岐周公这是在交代后世之语。

    “爷爷,放心,孙儿铭记在心,永世不忘。”姬昌应道。

    “好,开始吃饭,好吃的多吃点,喜欢吃的多吃点。吃得饱一点,好一点,年青人长身体,需要营养,来多吃点。”爷爷对姬昌关怀备至,寄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