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九回 繄扈登基异母太后

第一百七十九回 繄扈登基异母太后

    《西周王朝》卷三

    作者按:

    继续重复卷二的开场白,历史小说不是历史,但又紧扣历史,本部演义小说史料仍以青铜铭文记载的史文为第一选择,那就继续翻译青铜铭文记载的这段历史演义故事。

    《西周王朝》第三部内容提前剧透几句,第三卷主要讲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萌芽时期的过度期,也是西周王朝,王朝自我体制革命时期,这是不为人鲜知的一个历史真实命题,西周王朝中后期八届王者革典,这也让王朝革典成为西周中后期的一条政治体制发展主线图。而周王朝八任王者自我革命,这个时期长达两百多年。

    在这两百多年王朝体制性质革典过程中,经历了共王初步革典,周懿王革典迁都,成为周王朝宫廷权争的内乱时期,周懿王临终弥留之际,让叔叔王子辟方篡权夺位得逞,使王权旁落,周夷王成功夺回王位之后,这对于辟王后裔来说,到手的王位而不能继承延续,辟王之子如何能服,不甘失落,继续谋划再次篡位,西周史上最大乡人党开始混乱,而让辟王之子率乡人党成功驱逐厉王,同时,辟王之子家国揭竿起义,最终让周定公平定,乡人党因为杀了同谋首领召公之子召伯,而惨遭召公屠杀,至宣王即位后的中兴武治阶段,是周王朝革典改革集中落实阶段,这让王朝与地方诸侯阶级矛盾激化,最后幽王因为革典导致阶级茅盾极度恶化,引发战争,致使幽王最终战死,之后,西周分裂成携王和平王两个东西分治长达二十一年的二王执政时期,西周王朝后期八王革典,最终,直到东周周平王延续西周革典而失败为止。

    西周王朝,最终因王朝自我革命而失败,结束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延续成为东周王朝。

    其实,真正历史上,当时不存在西周和东周之说,只是首都东迁而已,就是个周王朝,当时把西周称为宗周。后世,因为史家这么分称,大家也就习惯称为西周东周,这在作者下部作品《东周王朝》中,有具体阐述。

    正文

    话说穆王姬满驾崩,太子翳扈(yihu伊扈)继位,改元称共王,大家都不明白为何叫共王?

    这也不难理解,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因常年外出巡守出征,不在朝廷庙堂,而太子繄扈(伊扈)代理朝政三十年,为表明伊扈参与穆王时期执政,故叫共王。

    这种认为,也只是刚开始人们对共王的含义的初步理解和肤浅的看法,共王的正真含义深远,在后面的执政纲领中,大家就会明白共王的正真含义。

    共王也称恭王,因为大家对这位王朝统治者,一向都比较恭敬,肃敬,繄扈代理朝政不说,光做太子就做了四十年,而且为人表象穆穆,深邃严肃的外表之下,还有一颗深不可测的心,故叫他恭王。

    叫他恭王也有点简单,因为人对一个人的恭敬是有限的,对某种东西的恭敬是终生的。

    什么东西如此厉害?能让人终生恭敬。

    法典,人们对法律的恭敬是无限的,共王是法律的化身,是中国历史上推广执法的先驱标杆,故人们称他的时代为法制时代,对法制时代的恭敬,就是繄扈时代,就是恭王时代。

    所有大臣,天下诸侯君都一致认为共王会沿着穆王的执政纲领和体制延伸下去,巡狩天下,法治治国,可大家万万没想到,共王伊扈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王者,也是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有开拓精神的一代君王,这样一来,大家觉得称他为共王,恭王之后,还是有点不贴切,不够准确的表述他的特性,于是就叫他为龚王,共之上的龙,此龙远在共王自己共享天下表象之上,各家诸侯大臣的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等器铭铭文都称共王为龚王,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体制革命第一人,土地为共,法制为恭,政治体制为龚,这就是繄扈给天下人心里的烙印,也是天下人给龚王的不朽肯定,绝不为过。

    既然恭王如此厉害,登基以后的种种迹象又表明,大有超过穆王的迹象,如果穆王是个主动巡守征伐天下的一位伟大的统御者的话,那恭王就是一位天圜地方王圣依法的守治天下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圣王,穆王是制法,哪龚王就是依法治国的历史标帜,公义剑不锈,正直钢不弯,公良心不朽。共王经营公平公正公义的豪情开始,锟铻剑已经悬挂于王朝庙堂。

    追求成为圣王的共王,同时又是位土地改革家,他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激进派,他的胸怀,也是怀揣天下的一代威王圣王,这么说,也一点不过分,因为土地私有化改革有益于天下粮仓。天下人民共享土地的收成,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土地改革的推波助澜的掩护下,政体也带来新的历史革命,这是真正天翻地覆的政体革命。政治革命的彻底胜利,归功建立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基础上。让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起步形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多种社会体制制度《革典》从共王开始。

    话从头说起。共王繄扈继位之后,办的第一件事,就让大家目瞪口呆,他立父王穆王妃俎姜为异母太后,他认为他的母亲淑人病故,与父王穆王合葬陵宫,这已经是用事实来表述他的父王穆王对母亲淑人最好的礼遇。而繄扈立父王穆王王妃为异母太后,并主持后宫,母仪天下,以此来引导天下人,倡导孝道,奉行兼爱的大爱思想,不单是自己的生母,自己的异母也是一视同仁的孝敬,对天下所有母亲的孝顺,这才是正真的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例立义母为太后的圣王,他的这一行为,让天下人都很恭敬他,也值得天下人恭敬,他也是一代孝道的表率。人心向善的第一步的基础,就是至孝,连母亲都不孝,何谈善?

    俎姜太后很是感动,母仪天下,这成为她努力的终极目标。她的儿子,恭王的异母兄弟辟方也很感动,感动中看到了兄终弟及的希望。辟方决定为兄长王上效命,希望哥哥能将王位传给他这位弟弟,可他心里也很清楚,这将是违背祖制的事情,可能会得到天下人的反对,毕竟天下一千七百多位诸侯君,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墨守成规守着礼制规矩的人,都是按照嫡长子世袭的礼制来沿袭,不然这天下兄弟权争就要发生内乱,发生兄弟相残,以至外乱无期,百姓遭殃。

    当然,任何事情很难绝对化,天下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守这个礼制的,就按照百分之一的计算,这样算下来,天下也还是有十几个诸侯违背了这个嫡长子世袭礼制,就如宋国第一个兄终弟及,微子传位弟弟衍仲,虽然后面衍仲世系嫡长子继位目前正常化;可当年宋国公爵的位子不得传位于微子自己的儿子,也是在无奈之下的壮举,也是对他极大的讽刺,微子一辈子为了继承帝位,和弟弟帝辛血拼到底,背叛了自己的王朝,投奔周国,以至大商帝国灭朝,而最终没有逃过他弟弟衍仲继承宋国公爵大位。

    周康王三年,微子之子子圉(yu),方二次得封周卑之地为微国公爵之地,称微乙公。

    微子之子及其后人也只能在朝廷中做事得食邑俸禄为生,好在他们还比较努力打拼,现在已经到了第五代后裔微越,微越从微氏高祖甲微子之后,他的烈祖、乙祖、亚祖,到他已经四代在朝廷为官,通过微越的努力,微越在穆王晚年官居王朝司徒,受封微益公,也叫微乙公,微乙公这个称号是延续乙祖封号。

    微氏按照大商先祖子姓以天干为名的专利权而起的,而周王朝则不是,故他在周王朝朝廷中只能被被称为微益公,身居司徒之官位,算是高官,高官显贵,高官厚禄,其俸禄也和诸侯公爵是一样等级的封地,他的封地采邑在扶风之西的眉敖故地(眉县)属王幾内官邑。

    第二个不守礼制的是燕国,燕候克薨(hong),其弟燕候旨继位,燕候旨的后人目前也是按照嫡长子世袭制度正常化,可姬克之后人,也同样只能继承召公职位食邑,也只好拼命为朝廷卖命,保住这个召公的位置。

    接着鲁国内乱,鲁考公之弟鲁炀公篡位,鲁幽公被其弟鲁魏公所杀,鲁魏公篡位。

    跟着陈国,陈国申公薨,其弟相公陈皋羊篡位,在穆王的纠正下,相公归位嫡长子陈申公世系,相公陈皋羊之后人已经受封胡子国,爵位归位,也就没起纷争。

    这些没有按照礼制规矩来世袭的诸侯君,不一而足,但周王朝的王家礼制一直至今没有错位,一百年中也就周公旦篡位没有得逞,三位兄弟要求民主治国,没有实现,最终发生了三监之乱,之后,自成王掌权,在王位的继承上一切正常,自从辟方长大,穆王盛姬淑人薨,穆王妃俎姜执掌后宫,俎国候又多方活动,开始有了想法,现在这个想法又要绵延,事情在慢慢发酵中,现在站在辟方阵营中的大臣有,太后俎姜,太宰茀,大祝曾,曾国候,俎国姜候,申国候,京国君,附庸赢等,这个阵营也不可小瞧,看似人数不多,可他们在等待天机,所谓天机,就是合适的时机。辟方自己觉得陈国的案例可以借鉴,最起码可以先上大位,至于后面是否回归王位,那要看心情和局势。辟方开始研究陈国陈相公继承案例。

    话说太宰茀,虽然年纪已经九十,可他的心仍然很年轻,他对太后俎姜的喜欢从未减退,这种情结,也许是得不到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何况俎姜不是东西,是一位六十岁风韵尤存的看似中年的美太后,自从穆王驾崩之后,太宰茀就找各种理由,前去太后宫请安问候,一双老花眼死盯着俎姜,俎姜对他有感激之恩,也就不去回避这个色迷迷的老花眼,太后心想,“反正你也看不见什么,看就看吧,掉不了一块rou。”

    几个月过后,太宰茀常到太后宫请安的事情传到了恭王的耳朵里,恭王绷着脸,没有做声,三天后,恭王下了一道王令,王令说:“普通大臣臣工六十五岁退休,高官老臣重臣全面实施七十岁退位养老制度,彰显王朝赡养老人之孝道,自即日起,三月内全面贯彻实施到位,‘东郊玄衣大夫公馆’的休养体制已经全部完善,为何不能按照礼制实施?从今往后,如有不执行者,剥夺其享受大夫待遇,恢复庶民身份。”这个王令的下达,对如已经九十岁的太宰茀,老态龙钟的毛公班,祭公利,逄公固等一班老臣就必须退位,要不到西郊干休馆养老,要不回到自己的封地养老,别无选择,离休干部,养老有保障,他们本就是一国之君,在朝廷为官,同时拿到朝廷发给的俸禄食邑(土地、城池),按照朝廷的官例俸禄,三公拿的俸禄,相当于同等的公爵封地的食用之田,六卿大夫,相当于侯爵的封地,以此类推,后面对此共王也将做全面改革。

    太宰茀从太宰的位子上退了下来,晚节不保,让茀索懊恼了很多日,可他已经真的老了,一副宰相肚里好撑船的肚子,变得开始小肚鸡肠,老小老小,象小孩一样叫真,他不去想为何晚节不保,不去想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不去想自己真的老了,不去从大局观考虑,而是惯性的想,“共王这老小子不地道,共事四十五年,最后却来个一朝天子一朝臣,下了自己的太宰位置,不能为朝廷效终到最后时刻,成就自己的光辉一生,让自己对恩师周王朝首任太宰启伯的承诺落空,尽管启伯临终警告自己为官第一要素是效忠,自己在主子穆王任上也确实效忠,可天下换了主人,现在共王将自己从太宰的位子拉了下来,现在还是否有必要继续效忠共王呢?如果没有俎国候,太宰茀也许就没有不忠的想法,而且辟方也确实是个大才,强主的料,绝不比共王差。”茀索开始动摇,有了新的想法,决意暗中扶辟方上台,条件是能见一见梦中的太后俎姜。

    茀索要无事生非,也许是从高位上下来之后,有一种失落感,让他心里不平衡,没有让他为周王朝的安定团结战斗到最后时刻,成就不了一个书生报国的最高境界。茀索想起与先导恩师启伯的第一次谈话,关于先导和后继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轮到他了,茀索为宰四十二年中,对先导一词的理解和应用,已经达到极致,对后继一词的期望,由衷之言,达到万人空巷地步,因为朝廷一只重用他,善待他,他也效忠王家,终于职守,但他说过,自己不是纯书生,自己不做圣人,当然不是凡人,门生故吏,门徒派系,还有那帮要做圣人的纯书生们,无形中建立起来的太宰帮,万人不止,在位子上的时候,茀索并没有感到他的根深叶茂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体系,这种体系结构可能已经到了一代,两代,三代,也就说有的人在茀索为宰的四十二年中,不但自己,儿子,甚至孙子也得到老太宰的提携。笰索真正成为他们家族,师徒,仕途的主宰和恩人。四十二年,这是个什么样的为政数字!

    茀索要启动这个数字,这是他的资本,太后俎姜是他的梦想神话,辟方是他的要打造的另一个神话,在他有生之年,也许时间不多了。

    茀索的过激不安分行为,印证了祭公谋临终时对穆王和大臣说的话:“汝无以嬖御固庄后,汝无以小谋败大作,汝无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汝无以家相乱王室而磨卹其外。”这便是祭公憋到死时的一句话,所谓“家相乱王室而磨卹其外。”被祭公说中了,茀索从内宰升到太宰的位置,现在要“家相乱王室而磨卹其外”了。茀索谋划中。

    这话也是导致祭公谋后人不能再担任三公的主要原因,而被同宗周公后人丼伯代替沿袭三公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