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刘病已当为帝(七)
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有个很有权势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 (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那个害死了驸马的宦官,这个人畏罪逃跑了,他抓捕不到,因害怕犯法而服毒自杀。 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 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 家中只有两个meimei,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如今又过了十多年,他们的生死都不知。 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 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深感对不起汉朝,加上老母被拘禁,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 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怎么糊涂下去了!” 苏武说:“我们父子对朝廷并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心里早就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 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 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 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酒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 李陵见苏武对汉朝如此忠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 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汉朝那边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为他服丧。” 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朝达成和议。 汉朝向单于寻问苏武等人的信息,匈奴单于撒谎说苏武已死。 后来汉朝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 告诉汉朝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汉朝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单于和他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回归汉朝,在匈奴中扬名,你的功绩显赫。 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 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 曹沫在柯邑订盟典故出自于春秋时期 当时鲁庄公喜爱力士,曹沫便因勇猛有力在鲁国任职。 后来曹沫担任将军,与齐国交战,三战三败。 鲁庄公惧怕齐国,便想与齐国求和。 齐桓公决定与鲁庄公在柯邑设坛结盟。 曹沫对庄公说:“齐国进攻鲁国的军队已到城下。现在,城池即将被攻破,您不准备保卫鲁国吗?” 庄公说:“唉!我能有什么办法,我真是活着还不如死!” 曹沫说:“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您就对付齐国的国君,我来对付齐国的臣子。” 到了会盟的时候,两国国君登上盟坛。 曹沫手握出鞘的宝剑走了进去,在坛上逼近齐桓公,说:“请问大王还打算进攻吗?” 管仲说“如果是这样,您有什么要求呢?” 曹沫说:“希望齐国归还鲁国汶阳的田地。” 管仲对桓公说:“您还是答应他吧。“ 齐桓公便答应了曹沫的要求。 曹沫请求结盟,齐桓公就与鲁国缔结了盟约。 等曹沫弃剑回到座位,旁边的大臣劝说恒公, 刚才您是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订立盟约,现在应该立即弃约讨伐鲁国。 管仲劝说齐桓公不要随便背弃承诺,应该信守诺言。 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五霸,就是依靠从柯邑缔结盟约开始建立起来的良好信用。 这里李陵用此典故来说明自己本来是希望能像曹沫一样戴罪立功,重返汉朝的。 没想到汉武帝却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 李陵流着泪唱了几支歌,于是同苏武永别。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 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 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于是让他们各自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 常惠经过这些年的磨烁,整个人如同宝剑一般锋芒毕露,后来也做出了很大的功绩。 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等人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 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朝廷后,却只做了个典属国。 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 用这些事例说明霍光这个人专权放肆。 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 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亲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 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并没有冶他的罪,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这么长时间,霍光看到燕王,上官父子造反的影响已经消除殆尽,才算把苏武重新启用了。 这个执政班子,算是在朝中的精锐尽出了。 但是,实际决策权在霍光、张安世、田延年和丙吉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