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红楼探秘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红楼梦》姓戏还是姓史之谜(13)

第十三章、《红楼梦》姓戏还是姓史之谜(13)

    第三,贾母见到二人的反应不同。

    贾母见到黛玉的第一反应是哭。刚一见面,不等黛玉下拜,早已“一把搂入怀中,‘心肝rou儿’叫着大哭起来”,珍爱之情溢于言表。脂砚斋在这句话后面写道:

    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

    贾母先盼后哭的态度,恰恰说明二人是多么的难得一见,能走到一起十分不易。当她们紧紧抱在一起时,就等于宣布这部作品脱离了“胡牵乱扯”,正式加入了史书的行列,翻开了记录历史的新篇章,其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过。这就是脂砚斋所说的“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的真正含义。

    可是,贾母见到阿凤的第一反应是笑,这个笑大有司空见惯的味道。贾母戏称她为“泼皮破落户”,这个称呼实际上是把阿凤和贾雨村紧紧连在了一起。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贾雨村就是一个“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在家乡无法立足,不得不外出谋生的“破落户”。作者用“破落户”的称谓,将他的角色巧妙的转嫁到了阿凤身上,让她替他发挥作用,让她替他完成戏说的任务,让她替他把“荒唐言”进行到底。这就是脂批常说的“金针暗渡法”。

    黛玉和阿凤能走到一起,体现的是“史”和“戏”的和谐统一,“真”和“假”的完美结合,而贾母的“哭”和“笑”,恰恰反映了这本书“一把辛酸泪”和“满纸荒唐言”的两面性。

    第四,气质不同。

    黛玉和阿凤无论是气质上还是文化修养上,都不在一个层面。黛玉秀外慧中,能诗会赋,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才女。阿凤则大字不识,只会料理家务,或讲一些应景的笑话。因此,二人的形象截然不同。

    在黛玉眼里,阿凤的形象是: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湾柳叶吊稍眉,身量苗条,体格风sao,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我们可以闭目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种形象我们再熟悉不过,即使在中国最偏远的地区,人们对它也绝不陌生。丹凤三角眼、柳叶吊稍眉、粉面、丹唇,再加上“风sao”和“火辣”的形体动作,这不就是一个舞台戏子的形象吗?这个形象没有人不熟悉,没有人不知道,它已经成了中国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打扮,让阿凤的上场有了几分粉墨登场的意味,戏剧的色彩也更加浓烈。她每次出场,不仅场面热闹,插诨打科也是信手拈来,出口成章,难怪贾母一见到她就要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