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百年歌之五代在线阅读 - 疯狂的盐贩子

疯狂的盐贩子

    让我们先看看东南的那场动~乱吧,因为它直接为唐末所有的农民起义军起了模范带头作用,用一句经典地描述方式,那就是打响了灭亡唐朝的第一枪啊!

    安史之乱以后,河朔三镇(魏博、卢龙、易定)高度自治,朝廷失去了河北大块农耕地区的粮食税收,唐朝中央政府钱粮便只能依赖于鱼米富足的东南藩镇,为此其下了大力气来牢牢掌控东南诸镇。

    虽然期间也有一些东南蕃镇坐大反叛,但唐朝中央政府总是会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打击绞杀,直至其重新归于朝廷。

    南方诸镇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直接委任节度使,而这些节度使多为朝廷宰辅、姻亲等政治忠诚绝对可靠的大员,一直到晚唐这个局面都未曾改变过。

    晚唐的根基在东南,大唐虽然日渐衰微,但只要东南不乱,大唐依旧是不可撼动的,忠于大唐的藩镇牢牢维持着帝国内部势力的均衡,这个局面一直持续着。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此人的名字叫裘甫,他拿起了把刀,狠狠地对着唐朝吃饭的家伙们来了一下,这一刀挺准而且还很疼。

    裘甫,越州剡县人,注意他的职业,很特殊,私盐贩子。

    了解晚唐的历史必须要对唐朝的盐业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是贯穿唐朝历史的一条经济线索,唐朝的兴衰在这条线上多有体现,而且讲到后面的话,你会发现五代十国刚开始的一些草根猛人多多少少都跟这堆白花花的食盐有些关系。

    唐代榷盐制度的变更很有意思,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描述一下唐代盐政。

    食盐,人们每日生活不可或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用现在的话那是绝对的刚需。哪里有刚需哪里就有暴利,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食盐专卖制度以来,盐利都是历代政府收入的一大进项,滚滚的财源就顺着这每日些许的食盐上,从百姓腰包流入了朝廷的府库之内。

    那么朝廷的榷盐制度是如何执行的呢,在唐朝,前期的食盐流通环节是亭户产盐,然后朝廷低价收盐,再由朝廷再高价卖出,从而获得差价利润。

    到了后期,朝廷不愿意从事这种包销的市场行为了,决定官退民进,让一些商人来完成这个销售行为,这时食盐的生产流通环节就变成了亭户产盐,然后朝廷低价收盐,随后稍高价买给盐商,盐商负责运输销售食盐给百姓,自负盈亏。

    这种制度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历史是在变化之中的,历史变化必然会影响其中的经济行为,治世时的盐政比较温和,亭户有利润,朝廷有利润,盐商也有利润,百姓能承受的起,这套营销系统就能顺利地运行下去,而乱世的时候,这条营销路子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整个大唐的历史变迁也可以说是一部盐政的沿革史。

    唐代前期政通人和,各项税收大体上能够满足政府的开支,因此食盐价格一直徘徊在低价位区间。而到了安史之乱之后,河朔三镇,卢龙地区或自治或半自治,朝廷实际上丧失了大片的土地和人口,税收自然减少很多,加上连年平叛用兵,主要依靠常规的税收已经无法满足朝廷的日常开支了。

    因此朝廷就要想办法,增加一点收入。比如征一些酒税(榷酒),房产税(间架税)等,但这些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比如酒税提高,人们可以选择不喝酒和少喝酒,房产税更是不靠谱,大量的流民贫户甚至连房子都没有,或者遁入山林,怎么收税?这就需要一种绝对的刚需作为保证,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活着就得消费,食盐就自然而然地被挑选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