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日月当空照中华在线阅读 - 第六三四章 抛诸脑后

第六三四章 抛诸脑后

    不管是不是所谓的逼宫请愿吧,如今这位崇祯皇帝都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就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

    默默盘算了一会儿之后,崇祯皇帝让人传来了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和天策卫指挥使高文采。

    两人来此途中已经得了百官云集端门请愿的这个消息,此时也都是神情紧张、内心慌乱。

    相比之下,反倒是从未经历过这种事情的崇祯皇帝,却是要淡定得多了。

    崇祯皇帝令锦衣卫、天策卫与羽林卫士卒相互衔接配合,紧闭端门和午门,不得皇帝手谕不可放一人由端门、午门入宫。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也告诉巩永固、李若琏、高文采三人,端门外云集的官员,若有上书奏章可着人收取送入,只要他们没有出格、越轨之举动,一概可以不闻不问。

    既不允许值守大内的三卫士卒出言恐吓,也不允许对云集端门的大小官员进行武力驱赶。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很清楚,那些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就鼓掌叫好架秧子起哄的人,不一定安的是什么好心,而那些声言反对极力阻止的人,也并不都是颟顸迂腐的书生意气。

    大明朝的朝政运转,自然有大明朝的一套规矩。

    若是在皇帝御驾亲征这样的大事面前,竟然没有一个文官进士出言反对,那倒反而不是如今这个大明朝文官的风骨做派了。

    只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有着自己的理想、报复和打算,而这些理想、抱负和打算,又不是当前这些请愿的文官所能够全部接受的,因此也就只好对他们置若罔闻了。

    到了上午巳时,在京师城内的部、院、六科、府、寺等大小衙门,之前未能参与过建极殿特别朝会的大小官员们,除了头天建极殿朝会的参与者以外,剩下的几乎全都来到了端门外的广场上集会情愿。

    他们的诉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请皇帝重新下旨收回成命,另选贤能前往居庸关坐镇御敌。

    说来说去,就是叫皇帝不要御驾亲征。

    这些参加端门情愿的官员们,也不说话,只是在端门外按照官职大小一排排地跪着。

    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放着自己的上书请罢亲征的奏章。

    因为没有各自部门堂官或者较高级别官员的参与,也缺少了往日那些擅长组织煽动的东林党骨干的振臂疾呼,这批集会请愿的官员们,明显属于一群乌合之众。

    在端门四周密集如林的枪口和刺刀下,没有人敢于去冲撞紧闭的端门,也没有敢于大声喧哗,惊扰了紫禁城中的安静。

    就这样,六七百名曾经有资格在紫禁城皇极殿中参加元旦大朝会的京官们,直愣愣地跪在端门外的广场上吹着冷风,从早上吹到晚上。

    期间,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着人收走了每个人面前的奏章,然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崇祯皇帝则始终没有露面。

    既没有一道圣旨,也没有一句口谕,就当端门外的这数百人不存在一样。

    而身在深宫之中,与端门相距遥远的皇后周氏,此时此刻更是端门外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就在京师的大多数官员云集端门外请罢亲征的同一时间,崇祯皇帝一点也没有耽误了该办的要紧事情。

    崇祯皇帝将内阁首辅李国鐠、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锦衣卫指挥使驸马都尉巩永固、神机营提督兼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刘文炳,以及五军都督府几位都督,从紫禁城的侧门,召来了乾清宫中,并请皇后亲自到场。

    崇祯皇帝让内阁首辅李国鐠和英国公张惟贤领着众人,以大礼参拜了皇后周氏,又交代了一番留守京师的事务,而他自己即于当日下午,轻装简从、悄没声息地,带着阁臣徐光启、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锦衣卫北镇抚使王国兴等一众随行人员,从东华门离开了紫禁城。

    除了这几位大员,这一次随从皇帝御驾亲征的还有不少人,比如户部上书毕自严,工部尚书毕懋康、兵部右侍郎兼武备院总监孙元化,以及军机处、御前侍从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