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整冗西域
车队从酒泉东出,向敦煌而去。约莫三天左右,便到了预定的地方。接着便是派遣信使,让敦煌的各个家族守将还有治吏曹臣出来接待赵烈的到来。 目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只是让大家混个脸熟,别以后出了什么事情,谁也不认识谁。等到误打误撞的事情都完事了,才知道方才按倒在地的人是八州总管…… 其实主要的目的在于对敦煌的了解,还有对这些家族是否桀骜不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人事,在整个国政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善于察查人事,贪吝和吏治便会一塌糊涂。 汉朝之时吏治甚严,国家有风吹草动便直接划分十三州,派遣州牧和刺史、督邮严查各地军、政、民、户、田等各个要害之地,意图很明显,就是遏制世家,寻微杜渐。 但是人之心贪吝成性,世家与商贾合起来,就是为了报当年汉武帝刘彻的一箭之仇。卖官褥爵,党锢之祸的影响,变成了一些世家崛起的道路。而高达魏晋三倍、南北朝五倍、明清八倍的官吏俸禄,高薪|养|廉的国朝大政,却变成了汉王朝人心的掘墓根基。 曾经一县可藏兵甲数万,而后来的一县人口不盈万,田地纵然丰收,却仍旧饿死不少人。曾经汉武帝议论以白金为通行货币,而后来的国库却连铜钱都崩盘,甚至不得不以鹅眼钱,十柱钱与五株钱并行。 如果不管理好人事,通晓人心,便是一百倍的俸禄,也难以遏制人无穷无尽的贪欲。若不能遏制人心,天底下人人都贪图享受,那整个国家甚至与每个家庭的灭亡都近在咫尺。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想要治理天下,不单单要开源节流,还得学会调配和压制人心。 赵烈心心念念惦记敦煌和玉门关,其实也心心念念着吏治和未来上进的道路。今后无论能不能谋划成功,都得接触到非常多的事情,尝到非常多的苦头。 总的来说,想要接触长安的高层和云集的世家大族,就得接触敦煌的世家,从他们的态度里,慢慢得知长安的意图。 令狐氏家族早早便盯紧了西域的利益,对于西域仍旧错综复杂的民族,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为了做帝国未来的支柱,整个家族得争抢功劳。 功劳抢不过人家顶尖的鲜卑世家,人口和钱帛则玩不过人家汉姓世家。整个东方面对着上至永安镇,下至湘州的所有实利除了在汉姓世家手里,便在汉姓世家手里。 千古不变荥阳郑,富得流油并州王,关拢大户霸道李,勿令笑耳两家崔。 如今再来一个北贾南王,北方天下归贾氏,南方士庶归盛王。也就是说路上丝绸之路包括整个大北方,全是贾氏的天地。而南方远达非洲东海岸甚至穿越萨珊波斯直奔君士坦丁堡的一切商业道路,全都是广州王氏的。 贾氏和王氏还有一个俗成的约定,双方还保持着姻亲。其余的便各行其政,各察其人。是商贾,也是霸王。是统治整个国家隐藏经济和人口的命脉,也是荼毒天下的屠夫。 这么比较下来……他令狐家族好像除了一个微小的“敦煌安抚”这么一个光明正大的捞钱手段,便不再有什么值得为帝国做贡献的事情了。 而这时候恰恰被赵烈档在了大周王朝开国的这么一个瞬间,如果赵烈再晚半年崛起,恐怕这条路上说的上话的,也就只有他们令狐家族。甚至于今日的见面,恐怕都应该是反过来的。 赵烈的车队慢悠悠的,好像就是在消磨着人的耐性。就连时光也配合着赵烈,燃烧着所有官吏的嘴唇和心肺。令狐休擦擦脑袋上的汗水,大中午的让人等在沙漠之中,开始都以为很快就会到,便没准备水。如今晌午的日头正盛,人们仍旧穿着厚重的官袍,这不纯粹祸害劳苦大众? 约莫小半个时辰,方才能看到似乎是倒骑驴的赵烈身着青白色的薄纱丝绸衣,慢慢往这里赶来。身后的车队晃晃悠悠的,偶尔有尘土在其后飞扬,也大都是风吹的作用。 在这西北有一句挺出名的话,叫“望山跑死马”。就是说能看见的,未必能走的到。这句话用在赵烈身上,那简直就是对令狐休的一种摧残。 等到众人晒成了人干,赵烈等人才慢吞吞地赶到。见了众人,瞧了瞧他们的模样,便挥挥手,给他们送了些酒水,便让他们回去了。 连新制的官服都没仔细看,就让他们回去了?一个郡守带着一群敦煌高级官吏在这儿等了一个多时辰,就为了看上一眼?那你那个郑重其事的文书……究竟是为啥? 赵烈并不想和他们扯什么没用的,驱车直接绕过敦煌,从北方过了鸣湖直奔西南的军寨而去。最近商贾盛行,月牙泉驻扎了很多军士,玉门关也渐渐成为了常驻的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