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之心满意足
人生一大不幸是遇到一位死板的语文老师,不管什么课文都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去背,或是某几段或是整篇文章。 “今天上课我要choucha你们对《芦花荡》的背诵情况。”早读刚开始还没十来分钟,语文老师就跑进来大声的喊道,在嘈杂的早读声中格外刺耳。 有人会赶紧从迷离的眼神中翻到《芦花荡》文中来,有人会装作没听见,还有人会打着哈欠找前后左右同学借作业本抄作业。而于善自己则会心烦气躁嘀咕一句:“一天到晚就晓得让人背书。”,然后不情愿的翻到《芦花荡》那一页。 “这都什么对什么啊,怎么背?”于善读着那平静似水的文章,怎么读怎么不起劲,怎么背也背不出,呆呆的看着那文字,索性不背了,顺手往书本的后面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于善无意中看到这篇《爱莲说》,读了一遍,莫名的喜欢上了这篇文章,不带任何目的喜欢上了,便反反复复摇头晃脑的读。 渐渐地这成为了于善早读的一大乐趣,深陷到这些喜欢的文章里。 “哎,于善,把你作业拿给我看看。”座位后面的李强拍拍于善肩膀说道。 原来于善上半年那次五角星的事情后,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数学作业中的每一道题目的解题步骤都清晰明了,和书本中的例题一样,这也是于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的最关键因素。 也让李强只喜欢抄于善的作业本,一个相对低调、不怎么浮夸的中等水平的混混。 “于善,以后哥罩着你,谁要动你跟哥说。”李强对于善同桌李娟爱慕已久,这不,每天隔那么一会就让于善递个小纸条或者传个话啥的。看着于善这么配合,李强认了这个兄弟。 早点铺包子生意越来越好,平均一天能卖到八百个包子和馒头,那个用了一年多的大煤炉也渐渐跟不上这样的销量,老于遂寻到一台旧蒸汽机,谈好了300块的价钱。 老于踩着自行车赶去农业银行一个营业点,准备从存折中取300块钱。 “小伙子,我看不清楚,你帮我看一下这有几个零?”一个低着头从柜台转身的老奶奶,刚好撞上了老于,便问道。 “我来看看,是七个零。”老于接过老奶奶的存折,一个零一个零的数了数。 “啊?”上了年纪的老奶奶怎听得见老于轻声的一句。 “是七个零,哦,应该是五个零,这小数点后面的两个零不算。”老于拿着存折凑到老奶奶耳边说道。 “哦,那就对了,谢谢啊小伙子,老了,东西都看不清楚了。” 看着老奶奶转身将存折揣进口袋,安安静静推开玻璃门慢慢离开视线,那两句淡定的话语突然像唐僧在耳边唠叨的一样,反复的充斥着老于的耳膜,乱了思索。 “上午我去银行取钱,遇到一个老奶奶,眼睛估计不太好使,让我帮着数她的存折上有多少钱,我就去数,五个零共十万块钱。那老奶奶听到后还很心平气和的说了一句:‘那就对了’。我一个上午过得都迷迷糊糊,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家的存折里也有十万块钱,我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把旧蒸汽机推回来后吃午饭的时候,老于莫名其妙的和婉兮说道。 老于一家的收入来源只能通过早点铺,一个包子或者馒头毛利润差不多在五分钱。如果不算自己家人吃喝穿用和于善读书的费用,以每天卖八百个包子馒头来算,十万块钱意味着需要做70年才能赚到。老于在心里面也算了这一笔账,一笔遥远的帐,一笔关于“心满意足”的帐。一天八百个包子馒头,貌似老于和婉兮两人还吃得消、忙得过来,所以趁着年轻,老于暗暗下定决心。 天渐渐转凉,站在铁蒸汽机前面的老于却早已汗流浃背。 “都有,都有,一个一个来,你要什么包子?要几个?”早上七点多,刚做的五笼包子就要出笼了,老于最后一次确定并记住摊桌前围着的七个顾客想要买的包子馅种类和数量。 “还要等多久啊?”看着老于蹲下来往蒸汽炉肚里铲了一铲碎煤后,还没有要出笼的意思,一个女顾客就有点不耐烦的问道。 “快了,快了,再等一分钟。”老于揭开笼盖按了按包子表面,感觉还得再蒸一分钟才会好吃。 “你讲再等几分钟都讲了三次。”一个老奶奶笑着打趣道。 “今天煤火不太旺,马上就好。”老于说完拿起搭在肩膀上的脸巾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整理了一下有点凌乱的摊桌。 “出笼喽,别挤,都有,我一个一个来装。”老于手拿两块抹布,牟足了劲把高过头顶的蒸笼搬到摊前,面对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嘈杂,老于说了一句后心里默念着第一个顾客要的什么什么,拿起塑料袋开始装。 “给一个包子。”突然一个60岁左右的老头子挤进人群中伸出一个碗说道。 旁边的顾客一看,原来是乞讨的,纷纷避让,而正在专心的装着顾客包子馒头的老于没有听到。 “给一个包子。”老头子颠了颠碗又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