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梦在线阅读 - 第四十四章 变革

第四十四章 变革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

    宋朝的科举进士一般分为五甲即五等,天圣五年的王尧臣榜,共取进士377人。

    第一甲为30人,这一年,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高中进士第一甲。

    这一年,29岁的包拯追随四十多年前父亲的脚步,高中进士第一甲。

    与之同科的韩琦,神童文彦博皆是出之此科进士。

    ....

    摩崖谷再也没有人见过诸葛元,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摩崖谷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任何的变革都会带来反对者,小小的摩崖谷尚且如此,何况宋朝廷。

    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庆历三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

    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十五岁、弟侄年满二十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

    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庆历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严重的阻挠。

    次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各项改革也被陆续废止,新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进程是不可逆转,但却能给人带来警醒。

    改革彻底失败,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在此之后拉开了序幕...

    唐末以来,又历经五代十国,自北宋立国后,初立的大宋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和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政治上,在内庭上设立了“中书门下”,并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民政权。

    为限制宰相权力,更是增设了副宰相“参知政事”。

    军事上,废除了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便担任过此职。

    增设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由“三帅”分别统领禁军。

    为了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又在中央设枢密院,掌控调兵权。

    在财政上,设置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三司使由皇帝亲信担任,掌控财政大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官员的权力,更是实行一职多官。

    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贪恋权位,行政效率低下。

    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各级官员缺乏进取心,“冗员”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守内虚外策略,奉行“养兵”之策,废除府兵制,改为招募。

    但了仁宗时,总人数已达一百四十万,一个庞大的军事体系形成了,养兵的费用,一度达到了全部赋税收入的十分之七八。

    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在军队中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多但不精,军队的战斗力被无形中削弱了,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形成“冗兵”。

    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

    在对西夏和辽的战争中,宋代统治者付出大量金银和布匹,以金钱财富买得边境的平安。

    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北宋王朝自建立到宋仁宗庆历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

    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宋代人民的负担很沉重。全国的居民有主户和客户之分。纳税户除按规定的数量纳税,还有“支移”和“折变”等负担。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这是赋税之外的又一项沉重的负担。

    北宋建国以后,就与东北边境的契丹族和西北边境的党项族连年发生战争,由于北宋政治腐败和军队软弱涣散,虽然耗费了巨额的财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败告终。

    翻看完宋史后,梅笑寒陷入了深思。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的不完美存在,也正是由于它的不完美才会导致后人提出各种各样的改革计划。

    变革,总是会触及一部分人的神经。

    摩崖谷的变革引发的反抗也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