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丝路龙船在线阅读 - 二百四十三章 真龙踏浪,天威浩荡!

二百四十三章 真龙踏浪,天威浩荡!

    景炎三年八月初十,清晨。

    崖门附近海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红日初升于崖山之上,晓辉照耀于山海之间。

    崖门内侧的银洲湖水面上,舟师林列,健卒临舷,金鼓如雷,旌旗蔽空。

    留驻崖门战场的参知政事孙晓辉、工部左侍郎胡林汕,枢密院直属亲军指挥使萧焘夫,和刚刚出任东海厢军指挥使、都虞候的韩猛、杨冬等文官武将们,满怀着激动、期待和掺杂着些许不安的复杂心情,聚集在崖山临海一侧如刀削般笔直悬垂的崖壁下,所有人都以一种感慨万千的恭敬目光,紧紧盯着狭窄的崖门水道。

    一艘艘迅捷灵动的水师飞蜈快船,如一大群浮在海面上的飞鸟般冲出崖门左右列队,其速如风,阵形队列却分毫不乱。

    紧接着,船体瘦削流畅的海鳅战船,高大敏捷如鹘鹰的海鹘战船,体形庞然如海上巨鲸般的水师龙牙旗舰,也井然有序的鱼贯驶出崖门。

    水师玄武、飞鲨军的这数百艘战船,已经是如今大宋最后的海上战力,也是扭转整个战局唯一的希望所在了。

    驶出崖门后,所有的水师战船在海面上列出了规整森严的阵列,而战船上的所有水师军将们,也都如同崖山海岸边送行的文武官员们一样,将激动、肃穆的目光,投注在了狭窄的崖门上。

    辰时初刻,崖门内外送行的金鼓和所有水师战船上的军鼓都暂时安静了下来。而就在万众期待的目光当中,巍峨如山的天子龙舟,终于出现在了崖门之内。

    龙舟船首,一幅旗面阔达九尺五寸,上绣一条腾云驾雾五爪金龙的玄黄色大旗正迎风舒展。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是代表着帝临沙场的天子战旗啊!

    看到这面玄黄战旗后,工部左侍郎胡林汕朝身后奋力高呼道:“奏秦王破阵鼓,恭送皇上御驾亲征!”

    伴着雄浑、肃杀、威武无俦的秦王破阵鼓声,崖山脚下送行的朝廷官员,以官职最高的二品参知政事孙晓辉为首,恭谨肃穆的跪伏于地,为御驾亲征的大宋天子送行。

    三叩九拜之后,孙晓辉带着众臣直起腰身,注视着正冲出崖门的天子龙舟。

    龙舟那巍峨的身躯上,九根巨桅高耸,直刺苍穹。

    九面灿白如锦的巨大云帆,遮天蔽日,龙舟身后的瓶山竟是被完全掩去。

    当龙舟冲出崖门,依稀可以看到龙舟船头那个一袭明黄龙袍,迎风挺立的身影时,在崖山脚下所有送行文武官员们的心中,这个身影迅速被无限放大,直至将他们的心头、脑海完全占据。

    大宋江山社稷之主,朝廷臣子一生信仰所系,神圣而又至高无上的大宋天子,为了大宋存续,不惜以万乘之躯,而亲赴兵危战险的沙场。

    抱拳拱手躯身而立,目光一直牢牢系在天子身影上的聚英殿大学士、参知政事孙晓辉,上前一步,眼含热泪仰首高呼祝辞:“巍峨兮苍峰浮海,矫健兮真龙踏浪。天威浩荡,胡虏束手,臣等恭候皇上凯旋而归!“

    “真龙踏浪,天威浩荡,胡虏束手,凯旋而归!“伴着所有送行文武们越来越齐整高昂的大呼,水师玄武、飞鲨两军所有的大型战船也全部擂响了战鼓,迎接天子龙舟驶入水师战阵。

    这一刻,伴着喧天的金鼓和声入云霄的呐喊,每一个水师军卒都感觉到一股热血从心底升腾、激荡。

    大宋天子就在身边,即将与自己并肩奋战,对于任何一个军中武人而言,这都是一生中最自豪、最荣耀的时刻。

    昂首挺立在水师战船之上,紧握着手中的兵刃,每一个水师军将兵卒,目光越发坚毅,信心越发坚定,士气越发高昂。而这一切,汇合成了一股直冲霄汉的澎湃战意,在云帆高挂破浪如飞的龙舟引领下,大宋玄武、飞鲨水师,带着一往无前的必胜信念,杀向了右路三十万元军正停驻的,南澳岛。

    晚上戌时半,当天子和枢相文天祥率玄武、飞鲨水师已于今日上午从崖门出征的消息,经飞骑传回梧州之后,纵然是早有心理准备,可骤然得知这个确切的消息,太后仍然是又急又惊的连夜召集丞相陆秀夫和朝廷六部尚书重臣们商议此事。

    当着丞相陆秀夫和六部尚书的面,这位当今大宋身份最尊贵,地位最崇高的妇人,未曾开口便已经泪流满面。

    “诸位卿家,听闻元贼右路大军不下三十万之众,可皇上如今只带了两万水师出征,文相那里可有什么安排?昰儿的安危可有保障?”一阵哀泣过后,太后张口的第一句话,却和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关心的全是自己爱子的安全。

    以两万之众,直面近三十万敌军,这里面的危险还用说吗?

    更何况,在如今的局势下,一旦赵昰亮明旗帜出现在元军面前,那么毫无疑问,大宋天子将会在第一时间成为右路数十万元军最优先、最重要的目标。而接下来,赵昰就必然会受到元军最疯狂的围追堵截。

    看着泪眼婆娑的太后,哪怕明知太后只是想听到一些可以令她安心的话语,从中得到一点可怜的希望。

    可无论是出于精诚勤勉的人臣之道,还是自幼饱读的圣贤教诲,都让陆秀夫和六部尚书重臣们无法张口,去编造那些虚假的抚慰之辞。

    眼见陆秀夫和六部尚书皆沉默不语,心中忧虑更甚之下,柔弱的太后竟是直接晕倒在了御榻上。慌的一众内廷宫女太监们手忙脚乱的一番救治服侍,可刚刚长舒了口胸中郁气清醒过来,太后却仍是不依不饶,低泣着向当朝丞相陆秀夫追问道:“陆相,你是当朝丞相,百官之首。枢密院文相那里的军情必不会瞒你,你告诉本宫,皇上此行到底有多少成算?若是风险过大,陆相可有办法将皇上接回梧州?要知道,昰儿他今年才十四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