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科幻小说 - 点歪你的科技树在线阅读 - 第六十章 秦王的算盘

第六十章 秦王的算盘

    李渊走了没多久,李世民又返回来了。

    这次,他带的人抬了一大堆的礼物。倒不是为了感谢叶老板承造的那条飞船,而是李承乾的拜师礼。

    叶老板真不知道读个小学有什么好拜师的,不过既然有人送礼,总不能推出去吧;舍不得几大箱子拜师礼的叶老板,勉强同意了复杂的拜师礼;一套礼节都是孙辛负责的,身为读书人,他相当看重礼这一道。

    不过叶老板嫌麻烦,一再要求简化流程,总算是一番折腾之后,收下了李承乾这个徒弟。

    叶谨瑜没把拜师当回事,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却相当于和叶谨瑜结成了类似亲家的利益共同体,两家的关系瞬间从路人变成了亲密。

    这不,一行完拜师礼,李世民便一点都不见外的向叶谨瑜请教东征需要注意的事项。

    打仗,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这个东西叶谨瑜是不懂了;不过李世民也没想问他打仗的事。

    “东征途经之地,皆在我大唐之外;小王虽有派斥候前去,奈何山高林密路远,暂时未收到太多回复;还请神霄王教我,此一路至木洲,兵马粮草,道路交通,土著人等一应杂物,当如何处之。抵达木洲后,如何保证后续移民通道畅通?”

    李世民早先派出去的大量斥候,有些受命探查高句丽的已经回返了,只是他们带回来的情报已经有些过时;而更远处的探子,现在还没有音信,是不是还活着都不知道。出征在即,两眼一抹黑的李世民只能找到地图的提供者叶神人了。

    只是东征这是个大命题,从长安出发,一路向东,过东北,过北极熊的远东,过白令海峡,一直抵达美洲大路;远的不提,就说最近的东北!虽是祖国大好河山,叶谨瑜却是没去过的,对于东北的印象,他只在历史书上学过,那里的工业发达,一汽、沈霍伊这样的国字头企业的诞生地,是共和国工业长子。小学的语文书里也曾说这是个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北大仓。

    嗯,一切都是现代社会的印象,可大唐这边的东北是个什么情形?叶谨瑜就一无所知了,也许,可能,大概那嘎达纯粹是苦寒之地吧,或许被推过去开发那里的人,等于是变相的流放。

    要说现代的东北和大唐的东北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为什么现代的东北能成为工业基地,农业粮仓?叶谨瑜感觉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人!

    中原人口大规模进入东北,是从我大清时开始的,从老朱家大明倒了后,我大清有过一段短暂的辽东招民开垦,引入了大量关内人口进入东北;不过仅仅二十多年后,康麻子为保我大清龙脉无损,移民政策被永著停止。关内与关外的往来就此断绝。

    过了将近两百年,在外有北方恶邻侵蚀,内有天灾**不断;我大清才开禁放垦,允许关内的人出关去闯生活;这段时间里很多活不下去了的人就是闯关东过去的。

    到1949年,**城楼一声成立了时,东北已经有了四千万人;正是靠着这四千万人口再加上东北的矿产资源以及老工业底子,东北才一跃成了共和国工业长子。

    四千万人,是什么概念?隋书记载,隋炀帝大业二年,全国户数八百九十万户,人口四千六百万。隋朝最鼎盛时期,全国才四千多万人;经过隋末唐初的战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武德年间仅两百余万户;过了二十多年,到贞观十三年,全国再次统计的户数是三百零四万户,人口一千两百三十万。

    这还是十几年后的数据,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唐,人口更少。当然,打下突厥后,能收获十几万去势的奴隶以及几十上百万的女人和小孩;这些也要算到总人口当中。

    可是这还是全国的人口总数,皇帝不可能全民皆兵支持李世民,所以李世民能调动的人口充其量就是天策府的武备力量,以及一些不甘于平凡的江湖中人。至于数量,叶谨瑜悲观的认为,不会超过五十万!

    早前文中就说过,现在的大唐,不论是从经济上、军事上,技术上以及最根本的人口数量上,短时间内都没有对外扩张的资本;李渊一家子提出这么庞大的扩张计划,也是各有各的打算,妥协的产物吧。这些前因就不去说了,讨论实际的扩张计划。

    就算现在有强大的飞船,火炮等先进武器能轻松的击败敌人,可如果打下来的地方长期没有自己人去驻守开发,时间长了,依然会失去。这样的打法有个参照物,那就是铁木真建立的蒙古帝国,那横扫欧亚的蒙古轻骑兵,看似天下无敌,裹胁着各色人等打下了诺大个地盘,但蒙古人口数量的短板,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么大的地方,只能依赖当地人;最后免不了一朝之间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