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农学院毕业新生的任务
关中的改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现下的大唐,已经不是几年前可比的了,学堂遍布每个州县,认字的百姓已经超过一成以上,报纸上面的消息一发出来,就会形成全民热议,最关键的是,模仿九垸县的地方产业开始做起来之后,全民论政,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人家九垸县就是这么干的,普通百姓如果有好的提议和想法,直接可以跑去衙门投建议信,甚至直接跟县令唠叨,所以,去九垸县学习的官员们,非常理解,甚至希望这种情况出现,因为,九垸县许多好的东西,都是百姓们想出来的。然之后,这些地方,就率先向朝廷提出了改制申请。 而对于那些有企业合作发展产业的地方,更加是快速跟进,因为只有百姓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工商业,这些企业商会才好赚更多的钱,这才是他们的利益诉求,至于种粮食的事情,他们觉得,还是交给孙正明这样的神人去做吧! 这个冬天,山南道要是再开辟出几个县的垸田出来,再把高产稻种往全国铺开,以后,大唐哪里还有什么粮食方面的担忧。 然之后,一场在冬日爆发的农业大变革,从那些和股份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的州县开始,突然席卷了整个大唐,其势之大,其速之猛,吓的朝廷诸公全部都捏了一大把冷汗。 而武将们在这个时候,也识趣的没有再提什么对外征伐的事情,要知道,如果明年再不开战,他们可都有五年多没有打过仗了,光是在安西大都护府训练的士兵,都在那边待了两年多了,所有武将的官职俸禄都得不到提升,那些文官却在这个州,那个县的人口不断发展壮大之下,不断的往上升级,这是会让他们犯红眼病的。 然之后,武将退休制度,以及大唐军事学院的议题,终于在腊月,田地改革落下帷幕的时候,被提上了日程。 这不是一点点小事,提出武将退休制度的,是萧瑀,提出修建大唐军事学院的,是太子李承乾,这两个人,受到的待遇,那是天然之别。 萧瑀快要被军方将领骂死,论到年纪,朝堂上除了已经退居二线的虞世南,李靖,还真没有谁个比他的年纪还大的,他居然嚷嚷着要让武将退休,那你这个年纪最大的文臣,是不是更加要退休了? 而李承乾,则是在侯君集的吹捧下,得到了诸多军方将领的拥护,因为,所有人都是有利益诉求的,武将们,在沙场上拼命,搏的就是个封妻荫子,这个军事学院的提议,可是早前好多年就被提出来,却一直没有落实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是为大唐培养后备武将人才的地方,他们就等着开设起来之后,让自己的子孙进去学习,将来好接自己的班呢! 唐初武风盛行,武官的社会地位,一点也不比文官低,在有战事的时候,甚至还能高出一头,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未来权力接班人的培养,由大唐未来的接班人提议培养出来的未来武官将领,鬼都知道,会是未来站在朝班之上的武将,现在给他们一个提前占位置的机会,他们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而武将退休年龄怎么设定,和以什么样的方式退休,在朝班上吵的简直是不可开交,不管怎么样,这事落定下来之后,提出这个建议的萧瑀,恐怕是又要从相位上下来了。 倒是军事学院,在朝廷今年的税收都收上来了,经费充足的情况下,率先就开始修建了起来,地点是龙首原,大明宫左侧区域,这里也算是长安附近少有的一块清净,人少的地方,正好适合保密要求比较高的军事学院。 在九垸县的孙享福,对于长安的消息,是有些滞后的,在客厅里喝着腊八粥的他,正津津有味的翻看这前段时间全面落实的关中农业改革的情报。 仅仅是一个关中,就退耕了五百万亩田地,全国算下来,至少会有超过三千万亩的田地被朝廷收回来,不过,全国范围落实下来的速度,肯定不可能像关中那样一两个月就快速解决,孙享福估计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具体落实。 到明年,大唐的耕地面积,恐怕会下降到一亿亩之内,这还因为安西大都护府那边和山南道这边会新开了不少田地的原因。 用更少的田地,解决更多的人吃饭的问题,这就是新的压力,不过,好在他前些年做的各种准备,现在开始发挥作用了,在农部官员的带领下,大唐百姓的耕种水平,都有了不少的提升,现在,他们种的田地面积少了,即便让大家把田地打理的更精细一些,大家差不多也能够做到。 今天家里有客到,而且,人数还不少。 善阳农学院的首批学生毕业了,他们懂得各种常见作物最科学的种植方法,并且,有对植物生长,有较科学的认知,即便是不常见的作物,他们也能打理的八九不离十,孙得寿除了留一部分适合在学院教授新学生的人,继续扩大农学院的教学之外,其余的人,全部都由王富的儿子,农门弟子王乔,带到了九垸县,总共有近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