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甲申风云在线阅读 - 清军、明军实力的一点说明

清军、明军实力的一点说明

    近几日的书评很是热闹,真是感叹更新才是硬道理!此言不欺我也!大家的书评我都一一细看了,很感动,不管夸我、骂我,能搭理你就是看得起你,这个理儿咱儿还明白。

    为了说明历史上清军、明军的真实实力,我有必要先罗嗦很长的一大段。

    先码一大段资料:

    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合用药675斤(无法知道类似今日何种武器,可能是机枪或是连发多管火箭)。手把(手枪)400杆,盏口将军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160位,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

    以上是崇祯朝前明军的标准装备,万历年间,明军就是用这样的装备在朝鲜拖垮了上一个鼎盛时期的日本小鬼子的。

    但为什么说是这场战是拖垮的呢?很简单,八年,整整又是一个八年,日军是先被压到海边,然后被拖垮的。

    应该说小日本在修建城堡并据此运用火枪的能力上,比中朝联军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而明军虽号称拥有庞大数量的火器,对付日军的城堡并没什么好办法,几次会战都是伤敌不及八百,自己伤亡一千。战事一直拖到日本人耗不起了,这才结束。

    战场上是凭实力说话的,并非空喊“远程重炮”射程可及“数十里”便可制胜的。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明军火器的确实水平,二十二万如此装备的明军,花了近2000万两银,所有库存武器差不多被消耗一空,还是没有围歼成朝鲜岛上的全部日军?

    其后,明军终于和新兴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强悍骑兵集团展开对攻了。但这些种类繁多的火器,一旦面对机动性极高的骑兵集团,就好像突然不灵了?史载的萨尔浒大战,“兵是精兵,将是良将,火器装备充足,人数上占优势。兵分四路,俱非弱旅,左右呼应,齐发进击。”结果如何呢?大老粗努尔哈赤口占一偈曰“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清军就此是一路向前,几天工夫,明军被杀得干干净净。

    现在我们来当事后诸葛亮,自然可以指点江山,说明军统帅的战略有误,分兵四路乃兵家大忌云云。但仔细研究一下,单从人数上来看,各路明军也并非不堪一击,可清军之所以能一战再战,每战必克,至少说明每一战他们都没有遭受到重大的伤亡。

    这个血淋淋的事实,说明什么?弓马娴熟的清军在较量中丝毫不落下风,当然是告诉世人,明军昂贵的火器不如清兵的骑射突击好用。

    直到后来,出现了袁崇焕的关宁铁骑!这支部队的实质,就是骑兵加上精准并有足够威力的大炮。结果,努尔哈赤被炸死了,皇太极的八旗兵丁也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孔有德、耿仲明的裂土封王了。他们给清朝带去了梦寐以求的成建制的火炮部队和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铸炮技术。

    大炮,作为远程火力,它的威力最大体现在哪里?是在进攻中,是在对固定目标的射击上。袁崇焕所云“依坚城,用大炮”来防御,实际上是明军不得已的选择,并不符合军事学的原理,所持的不过是满人没有好的火炮而已。

    现自好了,清军有了大炮,移动的洪流中添上了如此的利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后满洲八旗入主中原,逢坚城必克,毫无阻滞了。

    我一直认为,清朝十三个皇帝当中,没有一个比得上多尔衮的。如此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真的不知道那么多种火器的好处吗?

    举一个例子,攻打大同时,最后一次御驾亲征的多尔衮给北京的诏书中,不但一一写出了需要即时运来的重炮各自的名称,甚至直接将那些需要前来大同的炮手的名字也写了出来。我特意看了,不是随便说出一两个,而是一一指名道姓!

    想想一下,一个实际上的皇帝,自己有几门火炮、有哪些熟练的炮手,记得一清二楚,说明什么?还能说他不重视火器吗?那清军不使用火枪的理由也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即便是象滑膛隧发枪这样的高级玩意儿,求真务实的多尔衮还是发现,在战场上这东东一样的不好使。

    回到主题,说说书中粤军对抗骑兵。首先声明一点,德安一带是丘陵地貌,可不是赣州周围的红色根据地!而且如果看得仔细,在第九旅遭遇九江骑兵时,我提到了,正常情况下,粤军是要在防御阵地筑围栏和鹿角,用以防备清军骑兵的。近代历史上,欧洲火器运用上就经过多次反复,刚大规模装备火枪时,出现了火枪队单行横列的阵型,意在发挥火力。但实战检验后,又回复到方阵阵型,前面又加上了保护作用的长矛兵。

    后来能够将火枪队的战力提高到在野战中不需依靠冷兵器部队的支援,可以独力对抗骑兵的冲锋,关键还在于连发装置与膛线的出现。这二者提高了火枪的发射效率、射程与精度,它的出现与子弹的产生,枪械铸造工艺的提高密不可分。而所有这些进步,依靠的是其背后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军事学的深厚积累。

    在YY的时候,秉承自以为严肃的作风,我只是选取了被甲弹,这种依靠当时的工艺、技术完全能造出来的东东,在火炮上,炮弹引信、退炮机已经是超前了,所以,不好意思再增加什么。如果大家非要加上手榴弹,为了不犯众怒,俺也可以加进去。

    说了半天废话,实际上,俺是要声明,俺从来没有说过,粤军会在平原了清军打合战,而且今后万一有,也是兵力上有绝对的优势情况下进行!

    说道俺夸大了清军队战斗力,还是要强调,实战是检验实力的唯一标准。

    翻开史料,发现康熙最后一次攻打噶尔丹时,噶尔丹的部队装备了大量的俄制火枪,又以驼马围成车阵(很熟悉的战法吧)。但结果可惜,八旗子弟依仗弓马骑射一个冲锋,打下来了。

    所以,不要说清军的战斗力弱,至少到了雍正,战斗力尤在。否则,真以为十万女真横扫中原,全是汉人无能吗?当时,不要说中国,就是放眼世界,清军的精锐骑兵集团也是最强悍的部队之一了。

    故此,俺的粤军就算赶上了拿破仑军队的装备,但这并不代表战斗力也相等了。仔细看近些章节,俺的真意是清军有经验的老兵越死越少,渐渐也被没有战争经验的新兵所代替,而粤军却是相反,没有经验的新兵在减少,老兵逐渐增加。什么时候,人的因素都是决定性的,这才是俺的军队将横扫天下的真正原因。

    至于“还是看不见”兄弟所说的:江西大战后,夺取九江作为水军基地,运送物资,封锁长江,水军炮击南京,大军虚张声势夺取南京,主力在水军配合下,延长江南岸西进,夺取武昌,战略上关门打狗,济尔哈朗怎么办因为长江被封锁,不死也脱层皮,今后长江上有了水军基地,江南定矣,该搞政治分赃了,清军损失最少10万满蒙主力,长江被封锁,无力南侵已。

    实在不能同意,明代善筑墙(明长城),南京城到了太平天国时期,还叫拥有洋枪洋炮的湘军头疼不以,处于清初,如何是好攻取的?而且,也没有奇袭的可能,军行千里,何人不知呢?

    唯一欣慰的,是下半程的曲折,各位说了半天,没有粘到一点边。所以,欲之后事如何,还要听俺慢慢更新了!但最少,必定是你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