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甲申风云在线阅读 - 关于满清军队的一点解释

关于满清军队的一点解释

    首先感谢“殴打小太监”兄弟,书看得仔细,还帮着解疑释惑。

    “浪石”兄弟的问题,激起了偶兴趣,就说上几句,抛砖引玉,也不见得就对,希望有不妥之处大家指正。

    “浪石”原文,“旗兵的人数是不是很有问题啊,皇太极之后,一牛录(也叫佐领)也就200人,满八旗也就300多个佐领,蒙八旗和汉八旗各100多个佐领。大大的书中,一个佐领所带的兵好像不只这个数。一个固山额真动不动就带上万人,几乎全旗出动了(满旗全部加上蒙旗、汉旗)的一半)。如大大所写湖广和江西的清军野战部队高达二十多万,满清恐怕要破产了,要知道平三藩时满清把家底掏控了也不过用兵四十万。”

    首先引用一段资料:“顺治八年,定扎兰章京汉字称参领。十七年,定固山额真汉字称都统,雍正元年改满文固山额真为固山昂邦。梅勒章京称副都统,牛录章京称佐领,分得拨什库称骁骑校,并定都统、副都统员额。如前所列。参领,满洲、汉军旗各五人,蒙古各三人。寻各增一人。佐领随事为员。”

    请注意,是雍正元年才固定都统(固山额真)的确切数量的,也就是说,满清到了雍正才将八旗各旗的人数固定下来。为什么?我猜测,可能觉得天下太平了,军队当然也要制度化、规范化了!

    在此之前,各旗的士兵、军官的人数向来悬殊很大。入关前后,就好比抗战时的八路军,都叫一个团,《亮剑》中的李云龙的那个团,打县城时好象是上万人。而当时,各旗旗主恐怕也是各显其能地拼命扩充本旗的实力,证据就是一直一来各旗的实力差距巨大长期存在。否则皇太极就不会在天聪五年因害怕自己的两黄旗实力不足以压制正蓝旗,怕正蓝旗众将领对自己处死莽古尔泰不服而大开杀戒了。

    而各旗由于手下士卒数量不一,所以固山额真及以下的将领数量也不一样。到了多尔衮入关,就如同解放军进北京,一下子需要许多武将到各级衙门任职。而各旗还要征战,军中的将领数量减少,怎么办?只好让威望重、能力强的或同一家族的多带些兵了。

    所以,才会出现顺治四年上任的兵部尚书阿哈尼堪,顺治六年还没到任期,就跟随济尔哈朗进攻湖南了。在军中,他也是固山额真的衔,负责整个湖南西线的战役,除去汉八旗的刘之源所将之兵,要按书上说的固山额真只能带兵5000,阿哈尼堪就带着这点人马,你信吗?翻翻史书,当时清军将佐缺乏,各级军官确实出现过多带兵的现象。

    至于清军的数量,以光绪朝为例,“八旗官兵额数,代有增减,光、宣之季,实存名数,职官约六千六百有奇,兵丁十二万三百有奇。”

    最少,顺治初期,满八旗数量比这个要多,多数派认为在二十万人上下,其后,多尔衮向蒙古各族又要求增加过一次兵源,估计有五六万人,所以我在作品中,当时四川没什么大的战事,清军主要的战场就在湖南、江西、福建,描述在江南云集了满蒙八旗军队约十五六万人马,自认为还算合理。

    至于北方因此兵力空虚,被人所乘发动了山西大同的反叛,烽火遍及山西全省,逼得多尔衮在半年之内两次亲征,这可是这位摄政王入关后唯一的两次亲征啊!也说得过去啊?